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便秘防治

新生兒大便不通或便秘可見於什麼疾病?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新生兒大便不通或便秘可見於什麼疾病?
  正常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應排出粘稠無臭味的胎糞,2~3天內經哺乳逐漸變為黃色質軟酸臭味的嬰兒糞便。如果嬰兒出生後10小時不排胎糞,即應引起注意,若24小時無糞便排出則應認真檢查原因,若2天無糞便排出,則稱新生兒大便不通。若新生兒出生後即大便乾燥,稱新生兒便秘。

  1)新生兒大便不通(無排便)者常見於: 先天性單純性肛門閉鎖或直腸閉鎖。該病是由於胎兒發育過程形成的先天性畸性,在肛門口覆蓋一層透明薄膜。當小兒哭啼時,此膜由於腹壓升高向外突出,用手指觸捫尾部肛門凹陷處時有衝擊感,有時也可以看見,從而被發現;有些則是當嬰兒發生嘔吐,腹脹等明顯症狀時,才引起父母注意,經檢查而發現。本病發病率約為1/5000,一經確診可採用外科手術治療。 先天性小腸閉鎖及小腸狹窄。該病患兒的症狀表現為哭鬧不寧(腹痛),嘔吐及不排胎糞;同時腹脹,腹壁出現腸形及腸蠕動波,並出現腹水及休克危象。屬於急危症,預後不好。一經診斷應立即外科手術治療。

  2)新生兒便秘常見於: 先天性肛門閉鎖或直腸閉鎖伴發直腸陰道、直腸膀胱、直腸會陰等先天性畸形者。如果其口狹小,能造成患兒慢性便秘。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症。其症狀表現為持續性噴射狀嘔吐,頑固性便秘,腹部可見胃蠕動波(胃蠕動增強),在幽門部可觸及硬塊,患兒因營養不良導致體重銳減、顯著消瘦、面容憔悴、皮膚枯乾、皮下脂肪消失、皮膚無彈性等。病情進展極為嚴重。一經診斷應儘早施行手術。本病在胃腸先天性畸形中,是較常見的一種先天性畸形,男嬰多於女嬰,兩者相比約為4--7:1,且多發生於頭胎。 先天性巨結腸症。 呆小病(亦稱克汀病),即新生兒嬰幼兒甲狀腺功能減退症,也見生後即發生便秘。患兒表現:體溫偏低、少活動、少哭笑、反應遲鈍、呆滯、昏沈欲睡、食欲不振、經常性便秘等。隨著幼兒的長大,患兒體格和智力發育均出現明顯障礙,如四肢短粗,行走呈鴨步狀態,後囟門大、顏面浮腫、鼻梁扁塌、口唇厚、舌頭大而外伸、流涎、表情呆滯、經常便秘等。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