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臨床難症之一的重症肌無力,最近經西安國醫藥研究所在長達3年多的科研攻關中艱難探索,終於取得明顯療效,從而使許多病人獲救。
病因尚未清楚,缺乏理想治療藥物的重症肌無力(運動神經元病),目前臨床上主要採取化學類藥物、免疫製劑或作胸腺切除術等對症治療,副作用大,容易復發,有的使病情反而頑固難愈。西安國醫藥研究所名老中醫郭金銘所長帶領科研小組,根據祖國醫學認為,重症肌無力主要因素為經絡氣血鬱滯,經脈不通,從而使四肢肌肉失去營養所致,其發病與督脈有關。督脈是十二經中的六陽經,稱“陽之海”,奇經病變,督脈失養,必然損傷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從而使支配肌肉的神經發生病變,出現肌肉萎縮無力。因此,肌萎縮表現在肌肉,實質在神經。
依據以上中醫理論,該所在臨床上精心辯證施治,早期用中藥“重症壯陽補腎湯”配伍,溫理通陽,兼治心肺;中期用“重症通絡散”滋養肝腎,兼治脾胃;後期用“重症脾胃通經湯”扶正祛邪,通經活絡,另外敷“骨康速膏”。以上治療觀察500例重症肌無力患者,結果70%以上病人轉危為安,逐漸康復。
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