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認識中醫 > 學術理論

走近中醫話太極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古老而傳統的中醫學在其發生、發展與演化的進程當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與啓迪。太極,作為中國古代易學術語之一,在中醫學中同樣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寓意太極之理的太極圖(又稱陰陽魚)在很多情況下亦常被用來作為中醫的象徵物之一。太極圖中一分為二的黑白兩部分分別代表著事物內部的陰陽兩個方面,而太極圖的整體結構亦可謂中醫學中陰陽學說的形象說明。

  1、陰陽的對立制約。太極圖中黑白兩部分將整個太極圖一分為二。同時,黑白之中又各隱有一點,寓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宇宙間一切事物陰陽劃分不可窮盡。沒有陰,就無所謂陽;沒有陽,也就無所謂陰,陰陽二者對立制約構成了矛盾的統一體。在中醫學中,陰陽對立制約的觀點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體現:如《內經》在談到人體內部陰陽之間的平衡關係時強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人體臟腑中五臟藏精屬陰,六腑傳化屬陽;中藥四性中寒、涼屬陰,溫、熱屬陽;八綱辨證中裡、虛、寒屬陰,表、熱、實屬陽;傷寒六經學說中太陰、厥陰、少陰屬陰,太陽、陽明、少陽屬陽……陰陽理論被貫穿於解釋人體結構、生理、病理、診斷以及防治等各個方面,構成了人與大自然相應、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的內涵。

  2、陰陽的互根互用。太極圖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一體,密不可分;陽根於陰,陰根於陽,陰陽相抱,同為一體。陰陽二者相互依存,雙方均以對方的存在為自身存在的前提條件。驗之人身,無論是精與氣、臟與腑還是物質與功能等之間的關係,均是陰陽互根互用關係的具體體現。如就精、氣二者而言,精屬陰,氣屬陽,氣化則為氣,氣聚則成精,氣為精之氣,精乃氣之精,精氣不可分離,陰陽同為一體。漢代名醫張仲景的傳世名方“金匱腎氣丸”中,一方面以山藥、地黃、山萸肉補腎之精,另一方面以桂枝、炮附子化腎之氣,填精以利化氣,化氣更助生精,可謂陰陽互根互用理論在遣方用藥方面的典型範例。

  3、陰陽的消長平衡。太極圖中隨著陽的部分逐漸減少,陰的部分在逐漸增多;陰的部分逐漸減少,陽的部分在逐漸增多。說明自然事物的陰陽雙方彼此對立,此消彼長,此盛彼衰。表現在人體的病理變化方面,則有“熱盛傷津”、“陰虛陽亢”、“陰盛陽衰”等多種類型。具體而言,如陽熱過盛往往耗傷陰液,對氣分熱盛傷津者,急宜白虎湯甘寒清熱生津;胃腸熱結傷陰者,急宜承氣湯攻下腑實救陰;營血熱甚傷陰者,急宜犀角地黃湯清熱涼血養陰……即對於陽熱過盛的一切病證,在清熱的同時不要忘記陰津的耗損,這已成為中醫臨床用藥的一條重要指導原則。

  4、陰陽的相互轉化。如太極圖所示,陰陽雙方在各自的運動變化過程中,不斷進行著二者之間的相互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就人體而言,物質屬陰、功能屬陽,物質與功能之間的相互轉化是陰陽轉化的典型代表。從病理角度來看,寒屬陰、熱屬陽,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又是陰陽轉化在病理變化過程中的具體體現:如病的性質本來屬熱,因邪氣深伏於裡,陽氣被遏,不能外達,可表現出四肢厥冷、脈象沈伏或拒服寒藥等假寒症狀;若體內陰寒過盛,陽氣被拒,不得入裡,可表現出外見浮熱、手足躁動、脈洪大等假熱症狀,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言:“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

  可見,太極圖這個富有意象性的圓滑欲動的圖案,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哲學思想。瞭解它、走近它,你就會明白為什麽太極圖跟中醫關系這麽密切了。

(張家瑋/健康報)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