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感冒防治中醫篇
如何診斷肺氣虛感冒?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肺為華蓋,主氣,主衛,開竅於鼻,外合皮毛,溫分肉,肥腠理,司開合,主宣發,以肅降為順。在正常情況下,肺氣充沛,則衛表固護,膜理緻密,邪不能傷,即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若體質素弱,肺氣不足,衛氣不固,則六淫之邪必乘虛而入,或從皮毛,或從口鼻,致肌表之營衛失和,肺經之肅降不行,變生諸症。邪輕而淺者,只在肌表;重而深者,內及臟腑。皮毛為肺之合,而上通於鼻,肺氣一虛,固衛失職,感受風寒,必惡風惡寒,發熱,汗出多。肺氣不能宣達,肺竅不利,則見鼻塞流涕。肅降之令不行,則發咳嗽。平素氣虛,適感外邪,必倦怠乏力,呼吸短促,動則尤甚。邪在肌表,經氣不暢,上幹於頭則頭痛頭昏。肺氣失肅,氣不布津,則胸痞滿悶,痰涎清稀。綜上所述,其臨床表現可歸納為:
主症:1、惡風(或惡寒)發熱;2、自汗,鼻塞,流清涕;3、咳嗽無力,身楚倦怠;4、呼吸短促,動則尤甚。
次症:頭痛頭昏,胸痞滿悶,痰涎清稀。
舌脈:舌質淡,苔薄白;脈浮虛。
凡俱備主症1、或2、,並見3、4中任何一項及典型舌脈者,即可確診為感冒病的肺氣虛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