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小兒發熱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小兒發熱是指小兒體溫異常升高,常超過38℃以上,是兒科常見的一種病症。臨床上分為外感發熱、肺胃實熱和陰虛內熱三種。
引起小兒發熱主要病因及臨床表現:
(1)外感發熱
由於小兒體質偏弱,抗邪能力不足,加之冷熱不知調節,家長護理不當,易感風寒、風熱外襲,衛陽被鬱而發熱。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怕冷、無汗、鼻塞流涕,舌苔薄白、指紋鮮紅,為風寒;發熱、微汗出、口乾、咽痛、鼻塞流涕,舌苔薄,指紋紅紫,為風熱。
(2)肺胃實熱
多因外感誤治感乳食內傷,造成肺胃壅實,鬱而化熱所致。症見高熱、面紅、氣促、不思飲食、便秘、煩躁、渴而引飲,舌紅苔燥,指紋深紫。
(3)陰虛內熱
由於小兒素質較弱,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或久病傷陰,導致肺腎不足,陰液虧損而引起發熱。症見午後發熱,手足心熱,形瘦,盜汗,食欲減退,脈細數,舌紅苔剝,指紋淡紫。
小兒發熱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督脈:由風府穴處沿脊柱正中向下,經大椎、身柱、至陽等穴,刮至命門穴處(見圖2示);刮足少陽膽經:由風池穴處沿頸椎向下刮至肩背部的肩井穴處(見圖2示)。
(2)刮足太陽膀胱經:由大杼穴處沿脊柱兩側經風門、肺俞、厥陰俞、膈俞、肝俞、脾俞等穴,刮至腎俞穴處(見圖2示)。
(3)刮任脈:由華蓋穴處沿前正中線向下,經膻中、巨闕等穴,刮至中脘穴處(見圖1示);刮手陽明大腸經:由曲池穴處沿前臂後外側,經手三里、合谷等穴,刮至食指端的商陽穴處(見圖3示)。
隨症加減:
外感發熱者,加刮手太陰肺經:由尺澤穴沿前臂前外側向下,經列缺、太淵、魚際等穴,刮至拇指端少商穴處(見圖1示);肺胃實熱者,加刮足陽明經:由足三里穴處沿小腿外側向下,經上巨墟、下巨墟、解溪等穴,刮至內庭穴處(見圖1示);陰虛內熱者,加刮足三陰經:由三陰交穴處沿小腿內側向下,經復溜、太溪等穴,刮至太沖穴處(見圖3示)。
注意事項:
(1)刮痧治療小兒發熱時,手法不宜過重,治療時間可適當延長,以消除患兒畏懼心理。高熱嚴重者可採用酒精擦胸及手足心等物理降溫方法,並及時用中西藥物對症治療。
(2)保證患兒充分休息,多飲水,吃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注意保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