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藥材介紹
仙藥枸杞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北宋王懷隱在《太平聖惠方》載有這樣一個傳說:一使者赴銀川公幹,見一個烏髮紅顔少婦手持竹竿追打一八九十歲的老翁。使者心中不平,責問少婦:你為何打老人?少婦答曰:他是我的曾孫。使者大為驚奇,連忙追問究竟。原來,這個曾孫不遵循祖傳養生之道,不肯服用祖傳仙藥,以致八九十歲就步履惟艱,鬢髮斑白,故要責罰他。這位曾祖看起來面如少女,可實際已經372歲了。這個傳說種的仙藥即是枸杞!
枸杞為茄科枸杞屬(Lycium Chinese Mill)植物,落葉漫生灌木,野生於山坡、草地、林緣、路旁、灌木叢中,以寧夏寧中、中衛縣産的枸杞質量最優,中外馳名,處方常寫“寧枸杞”。
《神農本草經》將枸杞列為上品,其花、葉、果、根皮皆可入藥。《保壽堂方》載地仙丹雲:“昔有異人赤腳張,傳此方於猗氏縣一老人,服之壽百餘,行走如飛,發白反黑,齒落更生,陽事強健。此藥性平,常服能除邪熱,明目輕身。春採枸杞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壽草),秋採子(名枸杞子),冬採根(名地骨皮),並陰乾,用無灰酒浸一宿,曬露四十九晝夜,取日精月華之氣,待幹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早晚各服一丸,以隔夜百沸湯下。”
枸杞葉又稱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菜等,具有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之功,臨床治療虛勞發熱、煩渴、目赤昏痛、崩漏帶下、熱毒瘡腫有較好療效。歷代醫家對枸杞葉評價很高。《要藥分劑》載:“枸杞苗葉味苦甘,性寒。主除煩,壯心氣,去皮膚骨節間風”。《日華子本草》曰:“除煩益志,補五勞七傷,壯心氣”。《飲膳正要》雲:“枸杞葉能令人筋骨壯,除風補益,去虛勞,益陽事”。《滇南本草》載:“枸杞尖作菜食,和雞蛋炒吃,治少年夫人白帶。”現代研究證明,枸杞葉中含有二十多種氨基酸,總量比枸杞子含量高,枸杞葉中還含有甜菜堿、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生素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地骨皮又稱杞根、地骨、枸杞根、地精、地仙等,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之功,臨床治療肺熱咳喘、虛勞發熱、陰虛潮熱、消渴、血證、癰腫、惡瘡、高血壓等。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本品煎劑等對麻醉犬、貓、兔均有明顯的降血糖、降血壓作用,其提取物有顯著退熱作用。《小兒藥證直訣》中的桑百皮散(地骨皮、銀柴胡、知母、半夏、人參、炙甘草、赤茯苓各等分為末,每服6g)可治陰虛潮熱,另一名方瀉白散(地骨皮、桑白皮各50g,生甘草15g。為末,每服6g至12g,加粳米,水煎服),具有清肺瀉熱,止咳平喘之效,治肺熱咳嗽,甚則氣喘,皮膚蒸熱,或發熱,午後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此二方均為臨床常用的有效方劑。
枸杞子又稱枸杞果、天精子、卻老子、甘枸杞等,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之功,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遺精,頭目昏眩,視力減退。明代醫家張介賓的《景嶽全書》曰:“枸杞子能補陰,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陽衰,助陽而能使陽旺……此物微助陽而無動性,故用之以助熟地最妙,其功則明耳目,壯神魂,添精固髓,健骨強筋,尤止消渴,真陰虛而臍腹疼痛不止者,多用神效。”
明代醫家倪朱謨的《本草彙言》雲:“枸杞子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風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現代研究證明,枸杞子富含多糖、糖肽以及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免疫調節、降脂調脂、保肝護肝、抗癌、抗衰老、抗疲勞、耐缺氧、降血糖、降血壓、改善造血功能、抑制前列腺增生等多種功能,臨床治療高脂血症、糖尿病、單純性肥胖、性功能障礙,減輕放、化療反應,以及婦産科、眼科、皮膚科等科多種疾病,有較好療效。
枸杞子可以鮮食,入煎劑、酒劑、丸、散、膏、丹,是一味良好的藥食通用之品。《醫級》中的杞菊地黃丸,《聖濟總錄》中的枸杞子丸、枸杞煎丸等,以及許多粥、菜、茶等食療養生方,都以枸杞子為主藥,用以補虛羸,治虛勞,壯元氣,駐顔色,延緩衰老。適用於神經衰弱患者、疲勞綜合征患者、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心腦血管病者、手術後或重病恢復期患者、體弱多病人群等,能有效消除亞健康狀態的一系列症狀。僅舉2例:
枸杞酒(《聖濟總錄》)
枸杞子1000g,生地黃汁2L,糧食酒1.7L。每於十月以酒浸枸杞子21日,入地黃汁,於立春前30日開瓶。每次50ml,晨空腹溫服。具有烏鬚髮,輕身之功,治療精血虛損,鬚髮早白。
枸杞粥(《壽世新編》)
枸杞子30g,粳米90g,煮粥,空腹食之,可益腎氣,清肝火,明目,治療肝家火旺血衰,視物昏暗。《本草綱目》謂:“枸杞子粥,補精血,益腎氣。”所以此粥對血虛腎虧之人最為適宜。用治糖尿病,亦有療效。
筆者經驗:
1.單味枸杞子30g,每天嚼食或泡茶飲服,治療老年人夜間口乾。
2.用枸杞子500g,菊花300g加入糧食酒2500g內,每次20ml,每日2次,治療因服用降壓藥所致的陰莖勃起功能障礙。
3.五子衍宗丸加味之“十子延宗散”系列方治療陽痿、遺精、早泄及精液異常所致的男性不育證。
最後,權以劉禹錫《枸杞井》一詩以饗同道:“僧房藥樹依寒井,井有清泉藥有靈。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熟照銅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
摘選:中國中醫藥報/張振卿、劉新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