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感冒防治中醫篇
如何診斷太陽陽明合病感冒?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本證病偏於表,並兼於裡,是表重於裡的表裡同病的一種症候。太陽主一身之表,為諸經之藩籬,統一身之營衛,營衛調和,則衛外因密。若正氣虛弱,衛外失固,風寒侵襲,太陽經首當其衝。營衛失調,衛陽被遏,則見惡寒發熱;寒邪外襲,腠理閉塞則無汗;太陽經脈上額交顛入絡腦,夾腎抵腰,終於足,故太陽經氣失於溫煦,則見頭項強痛,身疼腰痛。感邪較重,邪氣內迫陽明,迫於大腸則下利,迫於胃則嘔不能食。由於下利傷陰及嘔吐傷胃則可見口乾,煩渴。風寒之邪偏傷於肌表,故苔薄白,脈浮。由上可知,本證的臨床表現為:
主症:a.惡寒發熱,無汗;b.頭項強痛;c.下利;d.嘔不能食。
次症:身疼腰痛,口乾,煩渴。
舌脈:舌苔薄白;脈浮。
凡俱見主症a.、b.、c.、d.,或見主症a.、c.,或a.、d.,或b.、c.,或b.、d.及次症,並見苔白脈浮者,即可確診為太陽陽明合病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