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便秘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凡大便乾燥、排便困難、秘結不通,超過兩天以上者稱為便秘。臨床上根據本症的症候結合病因病機偏實偏虛的不同,分為實秘和虛秘兩類。
引起便秘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1)實秘 由於素體陽盛,嗜食辛辣厚味,以致腸胃積熱;或邪熱內蘊,津液受灼,腸燥腑氣不通;或因情志不暢,氣機鬱滯,津液不布,腸腑傳導失常所致。主要表現為經常3~5天大便一次,或更長時間,大便燥結難下;如屬熱邪內滯者,則腹脹或疼痛,噫氣頻作,飯量減少,脈弦,苔薄膩。
(2)虛秘 多由病後、產後、氣血未復、或年邁體衰、氣血虧耗所致。主要表現為便秘伴有面色唇爪蒼白無華、頭暈、心悸、神疲氣怯、舌淡苔薄白、脈象虛細等;因下焦陽氣不足、陰寒凝結、腸道腑氣受阻所致者,則便秘兼見腹中冷痛,喜熱畏寒,舌質淡,苔白潤,脈沉遲。
便秘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足太陽膀胱經:由膈俞穴處沿脊柱兩側向下,經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等穴,刮至小腸俞處(見圖2示)。
(2)刮任脈:由中脘穴沿正中線向下經氣海等穴,刮至關元穴處(見圖1示);刮大腸之募穴天樞穴處(見圖1示);刮脾經的腹結穴處(見圖1示)。
(3)刮足陽明胃經:由足三里處沿小腿外側經上巨墟,刮至下巨墟穴處(見圖1示);刮足三陰經:由陰陵泉和曲泉穴處沿小腿內側向下經三陰交、太溪等穴,刮至公孫穴處(見圖3示)。
隨症加減:
氣機鬱滯加刮足厥陰肝經之太沖、期門等穴處(見圖1示);陰寒凝滯者,加刮俞門穴處(見圖2示);氣血虧虛者加刮手少陽三焦經之支溝穴處(見圖1示)。
注意事項:
(1)刮痧療法對單純性便秘療效較好,應按療程持續治療。
(2)患者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便秘嚴重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瀉藥,切不可濫用瀉藥。
(3)平時多喝開水或淡鹽水,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多做下蹲起立及仰臥屈髖壓腹等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