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感冒防治中醫篇
如何診斷脾肺氣虛感冒?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肺主氣,脾生氣。肺氣不足則表衛不固,風邪易從皮毛而入;脾氣匱乏則肌肉不充,風邪易從肌肉而侵。故脾肺氣虛,風寒必先歸之。或脾氣先虛,不能運化水谷精微。無以上輸養肺,則肺氣亦虛;或肺氣先虛,肺病及脾而形成脾肺氣虛證。無論是脾虛及肺,或者肺虛及脾,都極易罹受風寒而患感冒。風寒外束,衛氣失護,則見惡寒發熱,或惡風自汗,或兼見頭身疼痛;肺開竅於鼻,肺氣虛弱,風寒外束,肺竅不利,財鼻塞流清涕;肺氣肅降功能失常,故咳嗽,痰多稀白,甚則胸悶喘息;肺氣虛弱則氣短聲低;脾的運化功能減弱,則食少納差,肮腹脹滿,大便稀搪。脾虛不能運化水穀精微,氣血缺乏生化之源,則倦怠乏力,面色既白或萎黃無華。氣虛外感則見舌淡苔白脈細弱。
其臨床表現可歸納為:
主症:a.惡寒發熱,或惡風自汗;b.鼻塞流清涕;c咳嗽吐痰,痰多稀白;d氣短,聲低神疲,倦怠乏力;e食少,脘腹脹滿;f大便稀溏。
次症:胸悶喘息,頭身疼痛,面色光白或萎黃。
舌脈:舌淡苔白;脈細弱。
凡具備主症a.、b.,或c、d中1項兼e、f中1項,並具見典型舌脈者,即可診斷為感冒之脾肺氣虛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