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癲癇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癲癇,也稱癇症,俗稱“羊癲風”,是一種發作性神志失常的疾病,本病具有突然性、反覆發作的特點。臨床上根據病因的不同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引起癲癇的病因:
原發性癲癇與遺傳因素有關,無明顯病因可查,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病。
繼發性癲癇:現代醫學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如小頭畸形,先天性腦積水,進行性肌陣孿性癲癇,結節性硬化,腦性癱瘓,苯丙酮酸尿幼稚症,黑蒙性癡呆等。
(2)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子癇、肝性腦病、高血壓性腦病、低血糖、低血鈣發熱驚厥等。
(3)急、慢性中毒:如酒精、鉛、汞、砷、鋰等重金屬中毒,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等工業中毒,回蘇靈、美解眠、安眠藥等藥物中毒及有機磷農藥、食物中毒等。
(4)腦部疾病:如腦腫瘤、腦膿腫、腦寄生蟲病、腦動脈瘤、腦外傷、腦炎、腦膜炎、腦出血、腦血栓、腦栓塞等。
中國醫學認為本病多由驚恐鬱怒、心肝氣鬱、飲食傷脾、脾虛生濕,以致氣鬱化火,煉濕生痰,氣火挾痰,橫竄經絡,上蒙清竅,迫使陰陽發生一時性的逆亂所致。
癲癇的主要臨床表現:
實證:發病前可有頭暈、胸悶、神疲等預兆,發病時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吐白沫,角弓反張,抽搐勁急,或有吼叫聲,發病後肢體酸痛疲乏,略加休息即可恢復如常人。
虛證:癲癇後期發作次數頻繁,抽搐強度減弱,額有冷汗,呼吸困難,有鼾聲、舌紫、脈細而弦。甦醒後精神萎靡、眩暈、心悸、食少腰膝酸軟、表情痴呆、智力減退、舌淡少苔。
癲癇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督脈:由神庭穴處經上星(見圖1示)、百會、風府、大椎、身柱等穴,刮至至陽穴處(見圖2示);刮足太陽膀胱經:由天柱穴處沿脊柱兩側向下經大杼、心俞、肝俞、脾俞等穴,刮至腎俞穴處(見圖2示)。
(2)刮足少陽膽經:由本神穴處經頭臨泣、承靈等穴刮至風池穴處(見圖3示)。
(3)刮任脈:由膻中穴處,沿前正中線向下經鳩尾、中脘、氣海等穴刮至關元穴處(見圖1示)。
(4)刮足陽明胃經:由足三里穴處沿小腿外側向下刮至豐隆穴處(見圖1示);刮足厥陰肝經之原穴太沖處(見圖1示);刮手厥陰心包經的內關穴處(見圖1示)。
隨症加減: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者加刮人中(見圖1示)、湧泉穴處(見圖2示);牙關緊閉者加刮頰車穴處(見圖3示)。
注意事項:
(1)刮痧對癲癇有一定治和預防作用,治療在發作前數小時進行可控制發作。
(2)繼發性癲癇應重視原發病治療,癲癇持續發作伴有高熱、昏迷等危重情況必須採用綜合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