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植物藥,因藥用部位、採集時間、加工方法等因素影響,其藥效有所不同。舉三例剖析:
生薑與乾薑性味均辛溫,但它們在祛寒方面各有其妙。生薑常用於解表發汗,治風寒感冒較好,還兼能解半夏、南星之毒。而乾薑功效專散裏寒,對脾胃虛寒、寒性痛經等有較好的療效。
生地和熟地各有特色。生地性味甘,微苦寒。功效為清熱涼血生津,常用於血熱、吐血、發斑等。熟地性味甘,微苦微溫是滋陰補血藥。
橘皮,因採集時間不同,分青皮和陳皮。青皮(未成熟的橘皮)和陳皮(熟後久存的橘皮)同為理氣之藥,但功效各有不同。青皮偏入肝膽,破氣散津,兼能治疝;陳皮偏於理氣和胃,兼能化痰,它具有"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的特性,其功效有別於青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