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痛經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痛經,是指婦女在行經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的少腹疼痛,甚則劇痛難忍,並隨月經周期而發作的病症。多見於青年婦女。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經是指在初潮時就發生,婦科檢查無器質性病變;繼發性痛經是指因子宮內膜異位症,急慢性盆腔炎,子宮頸狹窄、阻塞等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痛經。

  引起痛經的病因及主要臨床表現:
(1)實證 多由行經期受寒飲冷,以致血絡凝滯,瘀血停滯胞中,經行受阻;或因情志鬱結,氣滯經行不暢所致。主要表現為經行不暢,少腹疼痛劇烈,拒按,經色紫紅而夾有血塊,下血塊後痛即緩解。血瘀者,脈沉澀;氣滯者,脹甚於痛或脹連胸脅,脈弦。
(2)虛證 因體質素弱,或大病、久病之後,氣血不足漸至血海空虛,胞脈失養所致。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多在經淨後,痛勢綿綿不休,少腹喜按,經量減少,伴腰酸肢體乏力,飯量減少,頭暈心悸,舌淡,脈弦細。

  痛經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督脈:由至陽穴處沿脊柱向下經命門、腰陽關等穴,刮至腰俞穴處(見圖2示);刮任脈:由中脘穴處經前正中線向下經氣海、關元、中極穴刮至曲骨穴處(見圖1示)。
(2)刮足太陽膀胱經:由膈俞穴處沿脊柱兩側經肝俞、脾俞、腎俞、志室、關元俞等穴,刮至次髎支處(見圖2示)。
(3)刮足三陰經:由血海穴處沿下肢內側向下經陰陵泉、曲泉、地機、三陰交等穴,刮至太溪穴處(見圖3示)。

  隨症加減:
  實證宜在腰骶部腧穴處重刮,用瀉法;虛證者加刮足三里穴處;肝鬱氣滯者,加刮足厥陰肝經之原穴太沖處(見圖1示);頭暈、心悸者加刮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內關穴處(見圖1示)。

  注意事項:
(1)痛經宜在月經前進行刮痧治療,經期忌刮痧治療。
(2)痛經病人平時注意個人衛生,勤換內褲,經期盡量少動冷水。
(3)保持心情舒暢,戒食生冷及辛辣食物,勞逸結合,經期應禁止性生活。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