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腹痛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腹痛是指脘腹和少腹的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症狀,可伴發於多種臟腑疾患,如急慢性腸炎、腸痙攣、腸神經官能症等。引起腹痛的病因很多,範圍很廣,最常見的病因有:
(1)寒邪內積 平時過食生冷,寒凝氣滯,或臍腹感受外寒,以致氣機痹阻不通,則腹痛。
(2)飲食停滯 暴飲暴食,食入厚味辛辣或不潔之物,食積化熱,滯留腸道,腑氣通降不利,遂成腹痛。
(3)臟腑陽虛 脾腎陽虛,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之源不足,不能溫養臟腑經絡,而致虛性腹痛。
腹痛的臨床表現:
(1)寒邪腹痛 痛勢急迫,腹部喜溫怕冷,便溏或洩瀉,腹中腸鳴,四肢久溫,舌苔白膩,脈沉緊。
(2)食滯腹痛 脘腹脹滿,痛處拒按,痛則欲瀉,瀉後痛減,惡食、噯氣吞酸。苔膩、脈滑。
(3)肝鬱腹痛 腹痛連脅,痛無定處,噯氣頻頻,煩躁善怒,口苦,舌苔薄白,脈弦。
(4)陽虛腹痛 腹痛隱隱,痛時腹部喜按,便溏,神疲,面色少華,腰膝酸困,怕冷,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苔白,脈沉細而遲。
腹痛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足太陽膀胱經:從膈俞穴處沿脊柱兩側向下經肝俞、脾俞、胃俞刮至小腸俞穴處(見圖2示);刮腹部中脘、天樞及關元等穴處(見圖1示)。
(2)刮足陽明胃經:由梁丘穴處刮至足三里穴處(見圖1示);刮足三陰經:由膝關節內側陰泉及曲泉穴處,沿小腿內側經三陰交,刮至太溪穴處(見圖3示)。
隨症加減:寒邪腹痛者加刮委中、尺澤等穴;積食者加刮下脘、梁門穴處(見圖1示);肝鬱者加刮太沖、內關等穴處(見圖1示);陽虛者加刮命門、氣海穴處(見圖2示)。
注意事項:
(1)對於腹痛劇烈,伴有腹肌緊張等症時,應注意與急腹症相鑒別,如有胃腸穿孔、腹膜炎等急腹症時,暫不刮痧治療,應及時送醫院急救治療。
(2)慢性腹痛刮痧療效較好。刮痧同時還可根據病因採用中、西藥物對症治療。
(3)腹痛病人應注意避免寒邪入侵,禁暴飲暴食,保持情緒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