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麥粒腫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麥粒腫,又稱瞼腺炎、針眼、眼丹、偷眼等,是因皮脂腺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炎症。引起麥粒腫的病因:

  本病多因過食辛辣之品,使脾胃蘊熱,或因心火上炎,復感風熱,積熱與外風相搏,使營衛失調,氣血瘀阻,熱毒結聚於眼瞼皮膚經絡之間,發為本病。

  麥粒腫的主要臨床表現:
  本病初起,眼瞼癢痛,患部瞼緣局限性紅腫,硬結,形如麥粒,推之不移。繼則紅腫熱痛加劇,拒按,垂頭時痛劇。輕者數日內可自行消散;較重者數日後硬結頂端出現黃色膿點,破潰後膿自流出而癒。本病有慣發性,多生於一目,但也有兩目同時而發,或一目腫後,另一目又起。

  因脾胃濕熱者,兼見口臭、心煩、口渴、苔黃膩、脈濡數;因外感風熱者,則伴有噁心、發熱、頭痛、咳嗽、苔薄、浮數。

  麥粒腫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眼部周圍諸穴,如睛明、攢竹、魚腰、陽白、絲竹空、瞳子髎、太陽、承泣、四白等穴處(見圖1示)。
(2)刮督脈:由風府穴處沿脊柱向下,經大椎、身柱等穴,刮至至陽穴處(見圖2示)。
(3)刮足太陽膀胱經:由天柱穴處沿脊柱兩側向下,經風門、膈俞、肝俞、脾俞等穴,刮至胃俞穴處(見圖2示)。
(4)刮手陽明大腸經:由曲池穴處沿前臂後外側,經手三里刮至合谷穴處(見圖3示);刮足厥陰肝經之原穴太沖及滎穴行間處(見圖1示)。

  隨症加減:
  外感風熱者,加刮手少陽三焦經之絡穴外關處(見圖2示);脾胃濕熱者,加刮足太陰脾經之合穴陰陸泉處(見圖3示);頭痛者,刮足少陽膽經之風池穴處(見圖2示)。

  注意事項:
(1)本病從病初至化膿期間切忌擠壓,以免細菌擠入血流入腦,造成嚴重後果。
(2)刮痧治療本病同時,可配合耳壓、拔罐及挑治等方法,以提高療效。耳壓取穴:眼、肝、脾等;拔火罐可大椎穴處刮痧後施術;挑治:在背部、肩胛區及第1~7胸椎兩側,找到粟粒大淡紅色疹點,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或縫衣針挑破疹點,挑斷皮下組織纖維,患左眼挑右側,患右眼挑左側。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