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認識中醫 > 學術理論

中藥調理亞健康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亞健康狀態是介於健康與疾病邊緣的臨床症狀,這是一種現代文明病,臨床檢查無陽性及器質性病變,但患者又頻繁出現各種不適症狀。亞健康狀態以腦力勞動者居多,有報導說當今世界約有50%~70%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而在25歲至35歲人群中此比例呈上升趨勢。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腦病二區主任馬雲枝主任醫師說,亞健康狀態主要表現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機體各器官功能性變化,出現精神、胃腸道、心血管及肌肉四大方面的症狀。具體表現為精神不振,情緒低落,抑鬱寡歡或急躁易怒,反應遲鈍,失眠多夢或嗜睡,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煩躁焦慮,頭暈頭痛,心律不齊,心慌胸悶等。生理表現為疲勞乏力,氣短自汗,食欲不振,腰酸腿軟,性欲減退,手足發涼或麻木,易感冒等。國內學者中有人認為血壓長期處於臨界值,血糖時常高於臨界值時,機體易向相應疾病轉變,此即特異性疾病臨界狀態。亞健康狀態常表現為特異性疾病前期狀態,有向多種慢性疾病轉化的可能性。

  亞健康狀態的症狀與許多中醫內傷雜病的症候表現相類似。中醫認為健康是人體的一種動態平衡狀態,“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亞健康和疾病狀態都屬於人體內部的陰陽失衡,調整這種失衡狀態是中醫治療調理亞健康狀態的指導原則。

  馬雲枝主任近年來根據亞健康狀態的症狀特點,將其分為以下五種類型進行調理治療。

  肝鬱氣滯型症狀為心情鬱悶,或心煩易怒,胸脅脹滿,善太息。兼見心悸不寐,脘悶納呆,口苦,舌淡紅或暗紅,脈弦或細澀。治則:疏肝理氣解鬱。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

  痰濕內阻型症狀為胸脘痞悶,噁心納差,身重困倦,頭暈如蒙,兼見咳嗽痰多,大便溏薄,苔白厚膩,脈濡或滑。治則:健脾祛濕。方用二陳湯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心脾兩虛型症狀為心悸,頭暈,神倦乏力,氣短懶言,兼見面色不華,自汗出,納差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無力。治則:補益心脾。方用歸脾丸加減。

  肝腎陰虛型症狀為形體消瘦,腰膝酸軟,口乾咽燥,伴見潮熱多汗,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夢遺滑精,或帶下淋漓,舌紅苔少,脈細。治則:滋補肝腎。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脾腎陽虛型症狀為神疲思睡,形寒肢冷,身倦乏力,伴見少氣懶言,耳目不聰,大便溏薄,小便清長,夜尿頻多,舌淡苔白,脈沈細弱。治則:溫脾健腎。方用金匱腎氣丸合理中湯加減。

  馬雲枝主任最後說,如何正確地診斷和治療亞健康狀態是當今醫學界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中醫藥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有關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於多學科的協作,以使亞健康狀態的診斷更加明確,辨證分型更加客觀化、標準化。

(詹建/健康報)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