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帶下病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帶下病是指婦女陰道分泌物增多,連綿不斷,色白或淺黃或混有血液,質地粘稠,如涕如膿,氣味腥臭而言。正常婦女陰道內有少量白色無味的分泌物,屬正常生理現象。帶下病是婦科臨床上一種常見病,常伴有頭暈、四肢疲倦、心煩、口乾、腰酸、小腹墜脹疼痛等。

  引起帶下病的原因及主要臨床表現:
(1)脾虛 脾虛運化失常,水濕內停,鬱久化熱,濕熱下注所致。症見帶下色白或淡黃,無臭味,質粘稠,連綿不絕,面色萎黃,納少便溏,精神疲倦,四肢倦怠,舌淡苔白膩,脈緩而弱。
(2)腎虛 腎氣不足,下元虧損,任脈不固,帶脈失約所致。主要表現為帶下色白,量多,連綿不斷,質清稀,小腹發涼,腰部酸痛,小便頻數而清長,夜間尤甚,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脈沉遲。
(3)濕毒 經行產後,胞脈空虛,濕毒穢濁之氣乘虛而入,損傷沖任所致。臨床表現為帶下如米泔,或黃綠如膿,或夾有血液,量多而臭,陰中瘙癢,口苦咽乾,小腹作痛,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現代醫學認為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等均可引起帶下病。

  帶下病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督脈:由至陽穴處沿脊柱向下經命門、腰陽關等穴,刮至腰俞穴處(見圖2示);刮任脈:由中脘穴處經前正中線向下經氣海、關元、中極等穴刮至曲骨穴處(見圖1示)。
(2)刮足太陽膀胱經:由膈俞穴處沿脊柱兩側經肝俞、脾俞、腎俞、志室、關元俞等穴,刮至次髎穴處(見圖2示)。
(3)刮足三陰經:由血海穴處沿下肢內側向下經陰陵泉、曲泉、地機、三陰交等穴,刮至太溪穴處(見圖3示)。

  注意事項:
(1)平時注意個人衛生,勤換內褲,注意經期衛生,保持外陰清潔,節制房事。
(2)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忌生冷辛辣食物。
(3)積極治療陰道炎、盆腔炎、宮頸炎等原發病症。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