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子宮脫垂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女性子宮的正常位置位於盆腔中央,呈前傾屈位,子宮底平恥骨聯合,子宮頸平坐骨棘。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達坐骨棘以下,甚至脫出陰道外口。中國醫學稱為陰挺。
子宮脫垂的主要病因: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多因在分娩後過程中,使宮頸、宮頸主韌帶與子宮骶韌帶受損傷,或因分娩後支持組織未能恢復正常所致。
中國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由於分娩時用力太過,或產後氣血未復,過早地參加體力勞動,或因多產傷氣,以致氣虛下陷,胞絡鬆弛,不能收攝胞宮所致。
子宮脫垂的主要臨床表現:
子宮脫垂輕者,僅有腰酸,自覺小腹、陰道、會陰部有下墜感。較重者,宮頸脫出陰道口外,重者宮體全部脫出,腰部酸楚加甚,兼見精神不振,舌淡,脈弱。常因過勞、劇咳、排便、下蹲等,引起反覆發作。
子宮脫垂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督脈:由頭頂部百會穴處沿後中正線向下經大椎、至陽、命門、腰陽關等穴,刮至腰俞穴處(見圖2示)。
(2)刮足太陽膀胱經:由肝俞穴處沿脊柱兩側向下經脾俞、腎俞、志室等穴刮至關元處(見圖2示)。
(3)刮任脈:由膻中穴沿前正中線向下經中脘、氣海、關元等穴處刮至曲骨穴處(見圖1示)。
(4)由維道穴處向內下經提托穴、子宮穴刮至大赫穴處(見圖1示)。
(5)刮足三陰經:由血海穴處沿下肢內側向下經陰陵泉、曲泉、三陰交、太溪、照海等穴刮至太沖穴處(見圖3示);刮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足三里處(見圖1示)。
注意事項:
(1)刮痧治療子宮脫垂時手法以補法為主。體質虛弱繼發感染者,可配合藥物對症治療。
(2)治療期間不直參加重體力勞動,並經常作提肛門肌運動鍛煉,其鍛煉方法是:取坐位,做忍大便的動作,繼而放鬆,如此一緊一鬆,每天做2~3次,每次3~10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