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感冒防治中醫篇

感冒後咳嗽不癒原因何在,如何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感冒後咳嗽不癒原因何在,如何治療?
 感冒後咳嗽不斷,確實令人煩惱。為了早日止住咳嗽,有人使用敵咳、咳必清等鎮咳藥,也有人用冰糖燉川貝母或川貝母燉梨服用。這些做法都欠妥當。

  這是因為,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無論病毒或細菌都會刺激呼吸道而產生乾咳,甚至咳嗽加劇,咳粘痰或黃稠痰,不易咯出。此時,痰液產生與咳嗽是人體排出異物的一種生理反應,除非嚴重的刺激性乾咳無痰,或咳嗽劇烈影響工作和睡眠,才可酌情應用鎮咳藥,以免破壞這種有益的生理反應。如果盲目使用鎮咳藥,初服咳嗽減輕,但痰液排出受阻,咳嗽反會遷延不止。

  從中醫角度分析,外邪侵犯肺衛,肺氣不宣不降而上逆,就會出現咳嗽、咯痰,甚至喘息。此時中醫治療方案是採用清散或溫散方法,驅逐外邪。在咳嗽早期宜用宣肺藥,使外邪或痰液不致收閉於內,便於排出,咳嗽自止。此時只能應用開泄外散的浙貝母,止咳化痰而驅散外邪。川貝母雖也有止咳化痰作用,但性涼而補,只適用於虛勞、虛熱咳嗽,忌用於外邪未清的感冒病人。

  在中醫門診常能見到感冒後咳嗽不癒達1-2個月之久的病人,詢問病史,多數用過川貝母或者可待因、咳必清、敵咳等鎮咳藥。來診時仍感到胸悶、咳痰不爽或不出,這是由於急性期咳嗽用藥錯誤而致正常咯痰功能受到抑制。此時,必須使用麻黃、前胡、桔梗等藥開宣肺氣,使內閉之外邪或痰濕得以排出。若日久化熱,還需加清熱解毒藥品治之。可見感冒咳嗽雖是常見的小病,選擇用藥仍應慎重,切忌自以為是、擅自濫用。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