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感冒防治中醫篇
如何診斷脾氣虛感冒?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不能生化氣血則正氣虛弱;衛氣滋養於中焦,脾虛衛氣生化不足,風寒之邪乘虛侵襲,形成感冒病之脾氣虛證。風寒外束則惡寒發熱;風寒上受,肺氣不宣則鼻塞流清涕;風邪犯表,衛表失和,故惡風汗出,並見頭痛;肺失清肅,則咳嗽吐痰;脾氣虛弱,運化無力。食入不消,水濕不化,則食欲不振,食後脘腹脹滿,大便溏薄;脾主四肢肌肉,脾氣不足,則見倦怠無力;元氣虛衰,則精神不振,少氣懶言,或消瘦;脾虛氣血衰少不能上榮於面,則面色蒼白或萎黃;脾氣虛弱,可見舌淡胖有齒痕,苔薄白,脈弱無力。
故脾氣虛證的臨床表現可歸納為:
主症:(1)惡寒發熱,鼻塞流清涕;(2)惡風汗出;(3)食欲不振;食後脘腹脹滿,大便稀溏;(4)肢倦無力,少氣懶言。
次症:頭痛,肢節酸痛,面色蒼白或萎黃,咳嗽吐痰。
舌脈:舌質淡或淡胖有齒痕,苔薄白;脈弱無力。
凡具備主症(1)、(3),或(1)、(4),或(2)、(3),或(2)、(4),並見典型舌脈者,即可診斷為感冒病的脾氣虛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