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藥膳食療 > 食療
糧中珍珠話玉米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自清代以來,晶瑩潤澤的玉米就有“珍珠米”的美稱。現代科學認為: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比精米、精面高6~8倍。纖維素具有吸水膨脹、刺激胃腸蠕動增加的特性,因此縮短了糞便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防止腸內微生物産生致癌物質引起結腸癌;防止腸管內壓上升引起闌尾炎、憩室症;防止腹壓增加引起疝氣、靜脈曲張。纖維素還可和膽汁酸結合排出體外,減少膽固醇合成,防止動脈硬化等症發生。
玉米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的含量均比精米、精面高。還有精米、精面不含有的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在體內能轉化成維生素A,具有抑制化學致癌物形成腫癌的作用。
玉米含脂肪4.5%,比精米、精面高5~6倍。玉米脂肪的特點是50%以上為亞油酸,並含有卵磷脂、維生素E等高級營養素,具有抗血管硬化、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高血壓、冠心病和防止細胞衰老(皮膚表面褐斑)、腦功能衰退(記憶減弱)、皮膚病變(鱗屑肥厚)等作用。
玉米還有防治高血壓的作用。一些學者研究發現,中美洲的印第安人幾乎沒有高血壓病,原因是這裏的居民以玉米為主食,玉米中所含的鈣能降壓。實驗證明,每天攝取1000毫克鈣,6周後成年男子的舒張壓下降6%,9周後成年婦女的舒張壓下張60%。
玉米中同樣含有大量的鎂。鎂可抑制癌的發展,幫助血管舒張,加強腸壁蠕動,增加膽汁,促進機體排除廢物。鎂還可防止缺血性心臟病,維持心肌正常功能。
玉米的抗癌性引起了世界醫學界的注意。研究者指出,粗玉米麵中含有大量的賴氨酸,對治療癌症有顯著效果。玉米中還含有一種抗癌因數—谷胱甘肽。據研究,谷胱甘肽過氧化酶含有硒,硒比維生素E的抗氧化能力強500倍,因此,可防止致癌物在體內形成。
玉米含的蛋白質8.4%,比精米7.2%、精面6.8%都高。但是玉米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中的賴氨酸和色氨酸要比豆類、大米、白麵含量低。所以把玉米同豆類、精米、精面混在一起吃,玉米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可大大提高。有人實驗,我們日常食用大米的蛋白質利用率約58%。如果2份大米加1份玉米,其利用率可提高到71%,這是蛋白質互補作用的結果。
玉米油味道芬香,也是一種良好的藥物。其中亞油酸含量達60%,並含有卵磷脂、維生素A和維生素E等,易為人體吸收。長期食用玉米油,可降低血中膽固醇並柔化動脈血管,是動脈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壓、脂肪肝,肥胖症和老年人的理想食用油。
玉米須含維生素K、穀固醇、葡萄糖、有機酸等成分。藥理研究證明,玉米須有利尿、降壓、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血中凝血酶和加速血液凝固等作用。玉米須在受粉前割下,陰乾存放,熬水代茶,加適量糖常飲,清甜可口,對胃炎、膀胱炎、膽囊炎、風濕痛、高血壓、肥胖病等均有療效,玉米須15~25克加冰糖適量,煎水代茶常飲,治腎炎引起的浮腫和高血壓。
中醫認為:玉米可以清熱利濕,調理脾胃,有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煮青玉米讓孩子吃,能磨積,治消化不良,對經常便秘者和老年人更是有益。玉米粒1份,水3份,煎湯代茶,早晚飲服,對治療慢性腎炎水腫也有一定療效。
摘自:中國中醫藥報/徐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