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損傷麻木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麻木是臨床上常見症候,與傷科疾病關係十分密切。麻木常見於各種損傷後期,或併發於各種勞損之時,根據病機可分為瘀血麻木、氣虛麻木和血虛麻木三種類型。

  引起損傷麻木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1)瘀血麻木
  主要為骨折、脫位、挫、閃等各種損傷,失於治療,或治不得法,使瘀血未能散盡所致;或因損傷後感受風、寒、濕之邪;或臟腑氣滯,波及經脈等所致。主要表現為瘀阻於何處,麻木即於何處,其部位多在損傷附近,範圍多較局限。

(2)氣虛麻木
  損傷失血過多,未能及時恢復,耗血損氣,導致氣虛;骨傷患者,長期臥床,久臥傷氣;體弱多病,脾胃素虛者,氣亦常不足,影響氣的溫煦、熏膚作用,而發生麻木。麻木的特點為晝重夜輕。

(3)血虛麻木
  損傷或產後失血過多,血液的滋生難以為繼;腎氣衰憊,腎水不足以滋血;傷後過用攻伐之品,脾胃虧損,無以生化氣血所致。主要表現為麻木時作時止,以夜間尤甚。

  損傷麻木的刮痧治療方法:
  損傷麻木的刮痧治療方法,應根據損傷部位而定。

  上肢部損傷麻木:
(1)刮手陽明大腸經:由頸前部扶突穴處沿頸向肩背部,經巨骨、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等穴,刮至合谷處(見圖3示)。
(2)刮手少陽三焦經:由天牖穴處沿肩背部及上肢後側,經肩髎、臑會、天井、外關等穴,刮至陽池穴處(見圖2示)。
(3)刮手厥陰心包經:由胸前天池穴處沿上肢內側經天泉、曲澤、郤門、內關刮至勞宮穴處(見圖1示)。

  下肢部損傷麻木:
(1)刮足陽明胃經:由髀關穴處沿大腿外側向下經伏兔、梁丘、犢鼻、足三里等穴,刮至豐隆穴處(見圖1示)。
(2)刮足少陽膽經:由環跳穴處沿下肢外側,經風市、陽陵泉等穴,刮至懸鍾穴處(見圖3示)。
(3)刮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及足少陰經(足三陰經):由血海穴處沿下肢內側經陰陵泉、地機、三陰交、太溪、照海等穴,刮至太沖穴處(見圖3示)。
(4)刮足太陽膀胱經:由承扶穴處沿下肢後側向下,經殷門、委中、承山等穴,刮至昆侖穴處(見圖2示)。

  腰背部損傷麻木:
(1)刮督脈:由大椎穴處沿脊柱正中線,經大椎、身柱、至陽等穴,刮至命門穴處(見圖2示)。
(2)刮足太陽膀胱經:由大杼穴處沿脊柱兩側,經風門、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刮至腎俞穴處(見圖2示)。

  注意事項:
(1)刮痧治療損傷麻木療效較好,可按療程堅持治療。刮痧治療同時可配合理療、離子透入、針灸、拔火罐、外敷藥、藥物熏洗以及藥物內服等方法,以提高療效。
(2)治療期間應積極進行功能鍛煉,以儘快恢復受累關節的功能活動。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