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頭痛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症狀,可發生於多種急慢性疾病,其病因非常複雜。中醫將頭痛分為外感頭痛和內傷頭痛兩大類。

(1)外感頭痛 以感受風、寒、濕、熱之邪多見,尤以風邪為主。若感風寒則頭痛而連項背,怕風怕冷,苔薄白,脈浮或緊;若感風熱則頭脹痛,甚則如裂,惡風發熱,面紅目赤,口渴欲飲,尿黃,便秘,苔薄黃,脈數;若感風濕則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苔白膩,脈濡。

(2)內傷頭痛 若情志內傷,肝鬱化火,肝陽上亢則致肝陽頭痛,證見頭暈脹,心煩易怒,睡眠不安,食欲不振;若脾胃內傷、痰濁內生,則致痰濁頭痛,頭痛且脹,胸脘痞滿,惡心、嘔吐痰沫、便溏,舌苔白膩,脈滑;若血虛所致頭痛,則見頭痛、頭暈,神疲乏力,面色少華,心慌氣短;若腎虛所致頭痛,則見頭腦空痛,耳鳴眼花,腰酸腿軟,遺精,帶下等;若瘀血所致頭痛,則見頭痛時作,經久不癒,痛有定處,痛如錐刺。

  頭痛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督脈 由上星穴沿後正中線向後,經百會、風府刮至大椎穴處(見圖2示);刮足少陽膽經:由風池穴處沿頸部經完骨刮至肩部的肩井穴(見圖2示)。
(2)刮足太陽膀胱經 由天柱穴處沿脊柱兩側向下,刮至背部風門穴處(見圖2示)。
(3)刮手陽明大腸經:由曲池穴處沿前臂後外側向下,經手三里刮至合谷處(見圖3示);刮足陽明胃經的頭維穴處(見圖1示)。

  隨症加減:外感頭痛者,加刮經外奇穴:雙側太陽穴處(見圖3示),刮手少陽三焦經之絡穴外關(見圖2示);肝陽頭痛者加刮足厥陰肝經之原穴太沖穴處(見圖1示);痰濁頭痛者,加刮中脘、陰陵泉、豐隆等穴處(見圖1示);血虛頭痛者加刮腎俞、太溪穴(見圖2示)、足三里(見圖1示)、血海、三陰交等穴(見圖3示);腎虛頭痛者,加刮腎俞、太溪等穴(見圖2示)、血海、三陰交等穴(見圖3示);偏頭痛者加刮率谷、翳風穴等處(見圖3示)。

  注意事項:
(1)顱內有占位性病變和顱外傷致頭痛,不宜刮痧治療。
(2)刮痧多次無效者或頭痛繼續加重者,應進一步檢查頭痛病因,並改用其它治療方法。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