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咳嗽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咳嗽,是呼吸系統疾患的主要症狀之一。咳,是指肺氣上逆作聲;嗽,是指咯痰液。有聲、有痰即為咳嗽。咳嗽不僅出現於肺臟疾病,其他臟腑有病及肺臟時,也可發生咳嗽。
本病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肺炎、肺結核等。
引起咳嗽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1)外感咳嗽 因氣冷熱急劇變化,風寒、風熱之邪乘虛侵襲肺衛,以致肺氣不宣,清肅失常所致。外感風寒則見咳嗽有聲,喉癢,痰液稀白,咯吐不暢,並伴有惡寒發熱,無汗,肢體酸楚,頭痛,鼻寒流涕,舌苔薄白,脈浮或緊等;外感風熱則咳嗽頻劇,氣粗,咽痛口乾,咯痰不爽,痰黃質粘,伴身熱惡風,汗出不暢,口渴,舌苔薄黃,脈浮數。
(2)內傷咳嗽 多因咳嗽長期不癒,反覆發作,使肺氣久傷,或因它臟病變累及肺臟所致。如痰濕侵肺(脾虛生濕,濕聚生痰所為)和肝火灼肺(因鬱化火,火盛煉肺所致)。內傷濕痰則見晨起咳嗽較著,咳聲重濁,痰粘稠色白或灰暗,伴有胸悶,脘痞食少,疲倦,舌苔白膩,脈濡或滑;內傷肝火則見咳嗽陣作,痰少質粘,氣逆作咳,咳時胸脅引痛,面頰略紅,口苦咽乾,舌尖偏紅,舌苔薄黃,脈弦數。
咳嗽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手太陰肺經:由胸前部的中府穴處,沿上肢前外側,經尺澤、孔最、列缺、太淵等穴,刮至魚際穴處(見圖1示)。
(2)刮督脈:由大椎穴處,沿脊柱正中向下經身柱,刮至至陽穴處(見圖2示);刮足太陽膀胱經:由風門穴處沿脊柱兩側向下,經肺俞、膈俞、肝俞、脾俞等穴,刮至腎俞穴處(見圖2示)。
(3)刮前胸部:由中間向兩側刮(見圖1示)。
(4)刮任脈:由天突穴處沿前正中向下,經華蓋、紫宮、膻中等穴,刮至中脘穴處(見圖1示)。
隨證加減:
外感風寒引起的咳漱,加合谷、外關穴處刮痧治療(見圖2示);外感風熱者,加刮曲池、合谷(見圖3示);內傷濕痰者,加刮足三里、豐隆(見圖1示)、陰陵泉等穴處(見圖3示);內傷肝火者,加刮足厥陰肝經之太沖、行間等穴處(見圖1示)。
注意事項:
忌食煙酒及油膩辛辣之品,並注意背部保暖;刮痧治療本病同時,可配合拔火罐、藥物貼穴、中西藥物對症治療等方法,以提高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