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家庭安全用藥
灰黃黴素和制菌黴素的適應症是什麼?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灰黃黴素和制菌黴素均為常用的抗真菌藥,病原性真菌侵害皮膚的淺部,則引起常見的各種癬病,侵襲深部組織和內臟,則引起深部真菌感染如肺炎、心內膜炎、腦膜炎和尿路感染等。
灰黃黴素對癬菌有強大抑制作用,對其他真菌和細菌無效。對病變皮膚組織的親和力較大,這與癬菌能攝取大量藥物使其與細胞脂質結合有關,因而進一步加強其作用。灰黃黴素不易通透表皮角質層,所以外用無效。口服吸收後,分佈到皮膚、毛髮、指甲的濃度較高,但沒有直接殺菌作用,只能保護新生細胞不受侵襲。因此必須連續給藥直至被感染的角質層脫落,才能痊癒而不致復發。對頭癬效果極好,痊癒率達90%以上,療程2-3周。對體癬和指甲癬療效較差,療程多需數月,因有不良反應,長期服用,病人不易耐受。
制菌黴素口服吸收少,大部分由糞中排出,毒性大,不能用於注射,與二性黴素B相似,對深部真菌有抑制作用。但遠較二性黴素為弱。由於吸收後毒性大,主要用於消化道、口腔、陰道和皮膚的白色念珠菌感染。腸道感染可口服,其他部位則用可溶的多聚醛制黴菌素溶灌注沖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