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如何在腹瀉治療中合理的使用抗生毒?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抗生素使用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無論是腹瀉還是腸外感染,應用抗生素都必須遵循共同的原則,否則不但起不到治療作用,還會產生更多的副作用。
(1)劑量(dose)宜小不宜大臨床上感染性疾病大多數屬於內源性感染,細菌通常來自正常菌群,其中厭氧菌佔優勢。腸道更是如此,約90%~99%都是厭氧菌,它們可以抵抗外來菌的定植,對機體有保護作用,小劑量抗生素足可以殺死粘膜表層的外籍菌或致病菌,因為它們沒有糖被包裹對抗生素比較敏感。大劑量的抗生素不但可以殺死粘膜表層的外籍菌或條件致病菌,還可以殺死深層的生理菌群。
(2)抗菌譜(anyibioticgram)宜窄不宜廣正常菌群種類多,數量大,對抗生素敏感性也不同,任何抗生素都不可能殺死所有的細菌。廣譜抗生素殺菌範圍較大,在殺死致病菌的同時,也損壞了正常菌群的生存。治療感染的目的是要殺死對機體有害的致病菌,而不是要殺死所有的細菌,更不是要殺死正常菌群。因而選擇抗生素時,應根據致病菌培養結果和參考藥物敏感試驗,儘量選擇抗菌譜窄的抗生素。
(3)給藥途徑具有選擇性如果皮膚、口腔、鼻腔、直腸和陰道等局限性感染,可以局部應用抗生素者儘量局部給藥,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局部藥物濃度,節省給藥劑量和次數,減少非用藥部毒性,還可以降低對腸道正常菌群的損害。對於全身性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統的感染等腸外感染最好不用口服抗生素,可以靜脈給藥。
(4)預防措施(preventive measure)要落實對於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的外科手術如胃、腸、闌尾切除術、盲拌綜合征,以及接受放射治療、化療、免疫抑制劑、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都有菌群失調的可能性,應採取有效措施,及時的預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