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眩暈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眩暈是指病人自覺頭昏眼花,視物旋轉翻覆,不能坐立,常伴有噁心、嘔吐、出汗等症。高血壓、動脈硬化、內耳性眩暈、貧血、神經衰弱等病也可出現眩暈。
引起眩暈的主要病因:
眩暈的發作常與素體虛弱,病後體虛,憂思鬱怒及飲食厚味等因素有關。根據病因本病可分為虛證和實證兩型。
(1)虛證:多因素體虛弱,思慮過度,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不能上榮頭目,或房勞過度,腎陰暗耗,不能生精、補益腦髓,髓海穴虛所致。證見頭暈眩,但視物無旋轉翻覆之感,勞累易復發或加重,面色少華、神疲、心悸、失眠、腰酸腿軟,時有耳鳴,舌質淡,脈細。
(2)實證:則多因情志失調,鬱怒動肝,肝陽上亢,或素體濕重,過食甘肥,聚濕成痰,痰濕中阻,上擾清竅所致。表現為眩暈陣作,視物旋轉翻覆,頭脹痛或昏重如裹,心煩易怒,胸脅脹悶,噁心,嘔吐痰涎,食欲不振,舌苔厚膩,脈弦滑。
眩暈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督脈:由上星穴處沿後正中線向後,經百會、風府刮至大椎穴處(見圖1和2示);刮足少陽膽經:由風池穴沿頸部刮至肩井穴處(見圖2示)。
(2)刮足太陽膀胱經:由天柱穴沿脊柱兩側經大杼,膏盲俞刮至神堂穴處(見圖2示);刮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合谷(見圖3示)。
隨症加減:
氣血不足者加刮脾俞、膈俞(見圖2示)、足三里、氣海(見圖1示);肝陽上亢者加刮肝俞(見圖2示)、太沖、行間等穴處(見圖1示);腎陰不足者加刮腎俞、太溪等穴處(見圖2示);痰濁中阻者加刮脾俞、胃俞(見圖2示)、中脘、豐隆、內關等穴處(見圖1示)。
注意事項:
(1)內科疾病所引的眩暈,大多無旋轉感,有原發病的證候,如貧血,高血壓,神經衰弱等,在治療眩暈的同時還應注意原發病的治療。
(2)眩暈病人平時宜保持安靜,避免噪音,內耳性眩暈發作期間宜少飲水,進淡食,痰濕中阻所致眩暈者,忌食甘肥油膩之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