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感冒防治中醫篇

脾氣虛感冒有哪些飲食療法?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脾氣虛感冒常用飲食療法有:
1、鹽炙雞
【材料】嫩雞1隻2約1000克重,不分雌雄,去盡外毛及腹內腸雜,滲乾水濕;食鹽2500克,生薑50克切碎,裝入雞腹內,關閉雞腹。
【作法】將鹽一半,攤開在乾燥鍋底上,把雞放在鹽上,其餘一半鹽,均勻撤在雞身上,將雞完全埋遮蓋嚴,不可露雞體於鹽外,再用大缸蓋好密閉,將鍋放爐竈上燒水,用中等火候,不能太大或太小,以適中為度,候雞炙熟後去盡其鹽及薑末,根據各人食量,將雞分次食盡。
【功效】本療法適應於脾虛外感,濕聚生痰,咳嗽氣喘,不能平臥,動則增劇,不論新感或久病體虛而由外感引發者均有療效。如果身體過於虛弱應多吃幾隻鹽炙雞。

2、黃耆蒸雞
【材料】嫩母雞1隻,黃耆30克,食鹽1.5克,紹酒15克,大蔥、生薑各15克,清湯500毫升,胡椒粉2克。
【作法】將雞宰殺去腸雜,洗淨,入沸水鍋內焯至皮伸,再用涼水沖洗,把水瀝乾;黃耆用清水沖洗後,立即切成6~7釐米長的段,每段再對剖成兩半,整齊地裝入雞腹腔內;將雞放入罐子內(即周圍陡直的深鍋如瓷罐子、砂罐子),加入蔥、薑、紹酒、清湯、食鹽,用棉紙封口,上籠,用武火蒸至沸後約1.5~2小時。出籠後加入胡椒粉調味,即可食用。食時去雞腹內黃耆,食肉喝湯。
【功效】本方適用於脾虛感冒,並有預防感冒作用。能強壯身體,補中益氣,溫腎散寒,升散解表。並能冶療血虛眩暈,周身麻木及中氣下陷之久瀉便溏、脫肛、子宮脫垂等。

3、栗子雞
【材料】栗子250克,雞1隻。
【作法】將雞肉切塊,放入鍋微炒,加適量鹽、調料,加少許糖,加水煮,放入栗肉,燜煮至栗熟起粉,即可食用。
【功效】本方用於脾胃不足、腎氣虛弱的病人,栗子補脾胃益腎氣,雞肉健脾胃補腎,兩者協同,可增強補益功效。

4、鯽魚黃耆湯
【材料】鯽魚150~200克,黃耆15~20克,炒枳殼9克。
【作法】鯽魚去腮、鱗、內臟,先煎黃耆、枳殼,30分鐘後下卿魚,魚熟後取湯飲之,可少加生薑、鹽以調味。
【功效】本方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慢性疾患。鯽魚、黃耆益氣健脾,枳殼調和中氣,三味配合,有補氣升舉的作用。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