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胃下垂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胃下垂,一般以胃小彎弧線最低點下降至髂嵴聯線以下,或十二指腸球部向左偏移時,稱胃下垂。本病瘦長體型的人多見。

  引起胃下垂的主要原因:
(1)經常暴飲暴食,或飯後劇烈運動,脾胃損傷。
(2)七情所傷: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橫逆犯胃,日脾胃受損。
(3)脾胃虛弱:病後產後,氣血虧損,元氣未復,或脾胃損傷日久,氣血生化之源不足,導致元氣虧損,中氣下陷,升舉無力,形成本病。

  胃下垂的主要臨床表現:
  胃部呈凹形,下腹部突出;上腹脹悶,墜脹,食後更甚,腸鳴作聲,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可伴有眩暈心悸、失眠、噁心、嘔吐、噯氣等症狀。檢查臍腹部有時可觸到胃下緣。

  胃下垂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足太陽膀胱經:由膈俞穴處沿脊柱兩側經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等穴刮至腎俞穴處(見圖2示);刮任脈:由鳩尾穴處沿前正中線經上脘、中脘、下脘、氣海等穴處刮至關元穴處(見圖1示)。
(2)刮足陽明胃經:腹部由承滿穴處,經梁門刮至天樞穴處(見圖1示);下肢部:由足三里穴處沿小腿外側向下經上巨墟刮至下巨墟處(見圖1示)。
(3)刮督脈:由百會穴處沿後正中線向下經大椎、至陽等穴刮至命門穴處(見圖2示);刮足少陰腎經:由三陰交穴沿小腿內側刮至太溪穴處(見圖3示)。

  隨症加減:
  胃下垂伴心悸失眠、噁心、嘔吐、噯氣者,加刮內關穴處(見圖1示);伴乏力者,加刮肩井、合谷穴處(見圖3示);因肝氣鬱結所致胃下垂者,加刮太沖穴處(見圖1示)。

  注意事項:
(1)胃下垂病人宜少食多餐,忌食生冷、刺激性及不易消化之食物。飯後要平臥一段時間;飯後不宜做劇烈活動。
(2)平時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進行腹肌鍛煉。
(3)胃下垂嚴重者,可用胃托幫助。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