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如何治療系統性硬化症引起的慢性腹瀉?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1)一般治療消除感染病竈,加強營養,避免勞累,避免刺激性食物。
(2)血管擴張劑(vasodilator)
1.丹參注射液8~16ml或參麥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靜脈滴注,1~2次/日。
2.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靜脈滴注,1次/日,10次為1個療程,或間斷給藥。
3.胍乙啶12.5mg/日,逐漸增加至25mg/日,3周後改為37.5mg/日。
4.硝苯吡啶30~40mg/日,分3~4次口服。
(3)結締組織形成抑制劑
1.青黴胺250mg/日,逐漸增至1.0~1.5g/日、連眼l~2年。
2.秋水仙堿0.5~1.5mg/日,連服3個月~數年,對皮膚硬化(cirrhosis of skin)、雷諾氏征(raynaud disease)及食管改變均有一定療效。如出現腹瀉症狀可以減量,也可加服半乳糖苷酶。
(4)抗炎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對於早期炎症改變有緩解作用。一般給予清晨8時口服強的松40mg/次,1次/日,以後逐漸減量至維持量。其他藥物如硫唑嘌呤(75~150mg/日)和環磷酰胺(50~200mg/日)等免疫抑制劑對關節;皮膚和腎臟改變均有一定療效。
(5)中醫中藥按辨證論治原則:
1.腎陽虛表現為主者,治則為壯陽通絡活血堅軟,藥用丹參、紅花、雞血藤、桃仁、仙靈脾、巴戟天、桂枝、川芎、落得打、當歸、赤芍和郁金等加減。
2.僅有硬皮病表現,無明顯虛損現象者,治則為益氣養血化瘀通絡為主。藥用黨參、黃耆、熟地、首烏、丹參、紅花、雞血藤、桂枝、落得打、赤芍和生甘草等加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