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踝關節扭傷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踝關節扭傷,是踝關節常見疾病之一,多因在不平的路面行走,跑步,跳躍,或下樓梯時,踝跖屈位足突然過度向內或向外翻轉,踝外側或內側韌帶受到強大的外力作用所致。臨床上以內位損傷多見。外側韌帶中以距前韌帶最易損傷,嚴重者,腓跟韌帶亦斷裂。
踝關節的臨床表現:有急性扭傷病史,踝部出現明顯腫脹疼痛,不能著地,內、外踝前下方均有壓痛,皮膚呈紫色。外踝扭傷者,將其踝關節內翻則外踝部疼痛加劇。外側關節囊及腓前韌帶損傷時,腫脹主要在關節外側和外踝前下方。內踝關節扭傷時,可能伴有外踝骨折。因此,內外踝均腫脹疼痛。另外,日久勞損或外傷後遺可導致患部經常發生疼痛,偶有行走不便。
踝關節扭傷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足少陽膽經:由陽陵泉處沿小腿外側向下經懸鍾,刮至丘虛穴處(見圖3示)。
(2)刮足厥陰肝經:由曲泉穴處沿小腿內側向下經三陰交、中封等穴,刮至太沖穴處(見圖2示)。
(3)刮踝關節附近的解溪(見圖1示)、太溪等穴處(見圖3示)。
注意事項:
(1)本病應與踝部骨折或脫位相鑒別:骨折患者壓痛主要在踝骨斷端,沿小腿縱軸方向叩擊足底則斷端疼痛劇烈,有時有骨擦音聞及。脫位者後踝部有明顯畸形,有時雖無畸形,但仍須慎防潛在的已自行復位的踝關節脫位。經X線檢查可排除骨折及脫位。
(2)踝關節扭傷,刮痧時手法不宜過重,刮後可配合推拿、熱敷、中藥外洗等方法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