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認識中醫 > 臨床心得

中醫治療水腫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中醫治療水腫
  人體組織間隙中有過多的水液蓄積時稱為水腫。此時,用手指按壓腫脹處的皮膚,則多出現一個凹陷窩,久之才能恢復原狀,故醫學上稱之為凹陷性水腫。

  水腫可分全身性與局限性兩大類:
  全身性水腫,多由於某些心、肝、腎或內分泌疾病、營養不良所引起。一般說來,心臟性水腫多從兩腳開始,逐漸向上發生浮腫,下肢水腫多在下午較明顯,嚴重的則胸腔、腹腔等處也可積液。此外,病人還有心臟病的其他表現。急性腎炎的水腫常先見於眼皮或臉部,逐漸發展到全身,一般不太嚴重,但常伴有高血壓。慢性腎炎的水腫,有時僅見於眼瞼,或為輕度全身水腫,但有時亦水腫明顯,甚至有產生腹水的。營養不良性水腫,發生前多有體重減輕、消瘦等表現,常伴有營養缺乏(如毛髮稀疏、皮膚粗糙、生長發育慢等)或貧血,水腫多從下肢開始,爾後遍及全身。有的婦女在月經將斷絕時亦可產生"更年期水腫"。其他如在妊娠後期或患肝硬化時,有些人也可發生全身性水腫。

  局部性水腫多見於靜脈或淋巴管阻塞時,如下腿的靜脈曲張、腫塊壓迫影響靜脈回流,血絲蟲病引起的局部淋巴管阻塞時可產生陰囊水腫、象皮腿等。血管神經性水腫則多發生於進食某些藥物或食物後,多見於頭、面、四肢,局部可有發熱或癢感,發生和消退都較快。

  中醫治療水腫,多依下幾類型辯證施治。

(一)水濕型
  水腫多按凹陷,且有尿少、胸悶、四肢困倦、乏力、頭重、怕風等表現。可用桂枝、白朮各10克,茯苓、豬苓、澤瀉各15克,桑白皮、大腹皮各30克,每日一劑,分二次煎服。

(二)風水型
  常眼皮及臉、面浮腫,然後遍及全身,有怕冷、發熱、關節酸痛、小便短、咳喘等表現。可用炙麻黃、焦白朮各10克,生石膏30克(打碎、先煎)、生薑三片,甘草3克,每日一劑,分二次煎服。

(三)濕熱型
  分為局部性水腫,且多同時有發紅、發熱、舌紅、苔白或兼黃,脈數等表現。可用海金砂、田邊菊、天葫蘆(屬野牲丹科植物、正名為金錦香)各30克(全草)、玉米鬚15克,每日一劑,分二次煎服。

(四)陽虛型
  多為全身性水腫,患者面色多蒼白,食納不香、四肢發冷,且多有畏寒,或無汗而氣喘等症狀,舌淡紅,脈多沈遲。可用附子10克(先煎)、乾薑6克,焦白朮、茯苓各10克,豬苓、澤瀉各15克,每日一劑,分二次煎水服。

  如有氣虛,可加黨參、黃耆各10克;腰痛、尿少的,可加巴戟天、葫蘆巴各10克。

  西醫治水腫,除針對不同病因外,對全身性水腫明顯者應吃低鹽飲食,同時,可口服雙氫克尿塞,每日三次,每次25毫克(長期服用時,宜在醫師指導下,同服10%氯化鉀10毫升,一日二次。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