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針灸按摩 > 經絡穴道

頭面部常用穴─風府(督脈)


資料來源:張景岳工作室   所屬地區:台灣


頭面部常用穴─風府(督脈)
  位於項後髮際內,內通於腦,可防治神經系統諸證及舌咽疾病,如頭痛、項強、中風不語、偏癱、癲狂、癇證、咽喉腫痛、失音等。

[位置]
  正坐,頭微前傾,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處取穴。此穴在項韌帶和項肌中,深部為環枕後膜和小腦延髓池。

[防治作用]
  癲狂、癇證、中風不語、半身不遂、眩暈、頸項強痛、咽喉腫痛、失音等。

  三國時,曹操患頭風,發作時頭痛目眩,心中煩亂,華佗曾為他針腦空穴立癒。有一次曹操受風邪侵襲,頸項強急,又召華佗來治,華佗為他針刺風府穴後,其病即減大半。
  《針灸大成》:"魏武帝患頭風,發即心亂目眩,華佗針腦空立癒。"又:"昔魏帝患傷風項急,華佗治此穴(風府)得效。"
  《千金方》:"風府、臍中、治馬癇、風府、昆侖、束骨,主狂易多言不休;風府、肺俞,主狂走欲自殺,風府、天窗、勞宮,主喉嗌痛;風府、腰俞,主足不仁。"

  據《中醫雜誌》報導,近代有人深刺風府、大椎、陶道等穴治療精神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針刺過深過強時可能發生延髓損傷,故應掌握好其針刺深度、方向及刺激量。

  又據《中國針灸》報導,近年來,有人用深刺風府、啞門穴主治腦血管病之半身不遂,療效顯著,並且經上千人次的治療未發生嚴重事故,但需要技術熟練,嚴格掌握針刺方向及深度,病人出現較強反應即立刻退針。
筆者體會,深刺風府穴或啞門穴(位於風府下5分,在項後第二頸椎棘突上緣進針,深約1.5-2.2寸之間,有肢體麻電感出現時立即退針),對半身不遂、癲癇、頭痛、失語等神經系統疾病確有良好效果,但須熟練掌握刺法進行深刺。

[操作]
1 灸法:本穴一般不用灸法。
2 刺法:伏案正坐位,頭微前傾,使項肌放鬆,針尖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一般深度為0.5-1寸。深刺時可達1.5-2.2寸之間,應根據病人頸圍的精細掌握深度,一旦出現肢體麻電感應立即退針,不可再行提插刺激,且針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傷延髓。據報導,此穴針刺過深有造成延髓損傷者, 故在不熟練的情況下,不應進行深刺。
3 按摩:用指推法、點按法,5-10分鐘。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