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如何應用藥物保肝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藥物治療是保肝治療的常用方法。對於肝功能明顯損害者,給予各種不同作用的藥物,通過促進肝細胞的核酸、蛋白質和糖類代謝,維持細胞膜的穩定性,結合、減少腸道及肝臟內有毒物質的毒性,降低轉氨酶,防止肝細胞進一步壞死、纖維化和脂肪變等不同的機制,達到保護肝臟功能的目的。

(1)維生素類維生素類物質是肝臟正常代謝必不可少的物質,是肝臟各種代謝重要的輔酶,由於慢性肝病患者長期攝食不足,各種營養物質特別是維生素缺乏,影響了肝細胞的正常代謝過程。因而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有利於肝細胞功能的恢復。常需補充的有維生素B1、B2、PP、B6、B12、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如肝得健1—2粒/次,口服3次/日,或l~4支/日,靜脈滴注。

(2)保肝藥物
1.輔酶A為體內乙酰化反應的輔酶,對於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具有重要作用;輔酶A參與肝臟的三羧酸迴圈,對肝糖原的貯存、脂肪的氧化與合成、膽固醇的降低、乙酰膽鹼的合成、甾體物質的合成、體內某些膚鍵的形成等生化過程具有調節作用。50u/次,肌肉注射,1—2次/日,或50—100u/次(加入5%或10%葡萄糖500ml中),靜脈滴注,1—2次/日,7一14日為一療程。

2.肌苷片有促進受損肝細胞恢復作用,0.2g/次,口服3次/日。

3.肝泰樂(葡萄糖醛酸內酯)能與肝臟及腸道含有羥基或羧基的毒物或藥物結合,發揮解毒作用,並由尿中排出,有一定的保肝作用。0.2g/次,口服3次/日。

4.思美泰(腺昔蛋氨酸,Ademetio-nine)用於肝內膽汁淤積預防和治療,肝昏迷時慎用。常用劑量500~1000mg/日,靜脈滴注,1次/日。

5.維丙胺為二異丙胺抗壞血酸鹽,對肝細胞有解毒和保護作用,有降低轉氨酶、降血脂和抗脂肪肝作用。50—75mg/次,口服,3次/日;兒童3—5mg/kg分3次口服;也可80—160mg/次,肌注,1次/日,15—30天為一個療程。

6.三磷酸腺苦(ATP)是一種輔酶,參與體內代謝過程,供給機體能量。20mg/次,肌注或靜注,l~3次/日;或40mg/次,加入5%葡萄糖液中靜滴,1—2次/日。

7.其他藥物,如門冬氨酸鉀鎂(潘南金)和含鎂極化液等對於肝細胞膜穩定具有保護作用。

(3)中醫中藥
1、複方樹舌片為平蓋靈芝、五味子、人參貳和烏雞等加工提煉而成。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肝臟核酸、蛋白質合成,增加膽汁分泌和排泄功能。

2、五靈丸為中成藥,對於肝功能損傷嚴重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可以降低轉氨酶,改善臨床症狀等。1—2九/次,口服3次/日,一般治療3個月為一療程,轉氨酶降低正常後可以適當減量,改為1丸/次,口服2次/日。

3、肝必複為平蓋靈芝提取物,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2粒(0.8g)/次,口服3次/日,6個月為一療程。

4、聯苯雙酯有降低轉氨酶作用,50mg/次,口服3次/日,連服3個月,轉氨酶降低正常後,再連服2個月。

5、參麥注射液,可以改善肝臟微循環。30~60ml/次,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靜脈滴注,1次/日。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