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嬰幼兒為什麽易發生腹瀉?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嬰幼兒腹瀉(infantile diarrhea)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的胃腸道功能紊亂綜合征。在中國,本病是嬰幼兒時期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嬰幼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嬰幼兒易患腹瀉,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內因—體質因素其一是因為嬰幼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各種消化酶發育生成不足,已有的消化酶類活性較低,而營養需要相對較多,胃腸負擔較重。其二是因為此時神經、內分泌功能還不完善,肝臟、膽囊、胰腺和腎臟等器官發育未成熟,參與胃腸調節功能較差。其三是嬰幼兒免疫功能不夠成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較成人低,胃腸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水平較低。總之,嬰幼兒抵禦外來感染侵襲因素能力較低。
(2)外因--感染因素的作用消化道內感染,如大腸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腸毒性大腸桿菌和侵襲性大腸桿菌)、空腸彎麴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引起腹瀉的病毒如輪狀病毒、norwalk因數、星狀病毒、C病毒和ECHO病毒。此外還有真菌(白色念珠菌)和寄生蟲(滴蟲和梨形鞭毛蟲)等。消化道外感染如中耳炎、咽炎和肺炎等感染也可引起腹瀉。
(3)消化功能紊亂常包括飲食因素和環境因素兩方面。1.飲食因素主要是餵養不當,如人工餵養時蛋白缺乏,碳水化合物過多,在腸內易發酵。食物過多、過少和不定時哺食,過早的喂食澱粉類或脂肪類食物,以及突然的改變食物的性質都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中醫呈之為“傷食瀉”。少數嬰兒對牛奶或其他食物成分過敏或不耐受者。2.環境因素由於環境不清潔,戶外活動少,生活規律突然改變,外界氣候突然變化,嬰幼兒腹部受涼,或因天氣過熱,攝水不足,消化液分泌減少,食奶過多,消化道負擔過重等,均易引起腹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