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如何診斷糖尿病性腹瀉?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糖尿病(diabetes)是因遺傳或體內拮抗胰島素因數作用引起的一種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由於胰島素(insulin)的相對缺乏,引起機體蛋白、脂肪和糖類代謝紊亂,高血糖(hyperglyce—mia)和高血脂(hyperlipemia)導致了全身微血管和大血管損傷,並以此為基礎,引起一系列組織器官病變。

  糖尿病引起的胃腸道病變主要是血管損傷和內臟神經(vegetative nenous)病變,從而影響了胃腸道運動和排空。其臨床表現除上消化道的消化不良症狀外,可出現腹瀉或便秘,此症狀較為常見。腹瀉輕重也不盡一致,輕者大吐、腹痛。也有某些甲旁減患者可出現假性腸梗阻或便秘。(2)神經肌肉應激性增加、手足抽搐、癲癇發作、心律紊亂、精神症狀、喉頭或支氣管痙攣、皮膚粗燥、色素沈著等。(3)查體:缺鈣束臂試驗陽性,面神經叩擊試驗陽性。(4)實驗室檢查:血清鈣減低、血清磷增高,血清鹼性磷酸酶正常或偏低,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率比正常人增加,磷廓清率顯著減低,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明顯減低。

  使每日3--6次,大便不成形,或糊狀便,重者每日可達20餘次,稀糊狀或水樣便,不伴有痛,多於夜間發作,持續數天或數周。大便常規無異常發現。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由於長期腹瀉,可引起體重下降,明顯消瘦。腹瀉往往與糖升高有關,血糖控制後,腹瀉症狀可以緩解而便秘者3—5天排便一次,伴有食欲不振,腹脹不適、大便於燥、排便困難。常需服用導瀉藥物幫助排便。

糖尿病性腹瀉診斷主要依據:
(1)患者有明顯的腹瀉症狀每日數次-20餘次9大便不成形、糊狀便或稀水樣,不伴有腹痛,大便常規無異常發現,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2)糖尿病病史較長;
(3)口服降糖藥物可以緩解腹瀉症狀
(4)臨床排除其他引起腹瀉可能的疾病。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