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便秘防治

如何應用針灸法治療便秘?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中醫針灸療法可以通過經絡系統調整全身狀況,調節支配胃腸的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從而調整胃腸功能,促進胃腸運動和分泌等。因此,運用針灸治療便秘,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有效方法。但運用針灸療法治療便秘,必需辨證論治,辨證取穴,並採用不同手法,才能取得更好療效。

(1)燥熱內結,大便燥結。臨床表現:大便乾結,腹部脹滿,口乾口臭,心煩不安,小便黃赤,舌苔黃燥,舌質紅,脈搏滑數。治則:瀉熱通便。取穴:大腸俞,天樞,支溝,內庭,上巨虛,曆兌,曲池穴。均用瀉法,持續行針5分鐘,用瀉法以瀉熱保津。

(2)熱盛傷陰,大便燥結。臨床表現:大便幹結,腹部脹滿,口乾口臭,心煩不安,小便黃赤,舌苔黃燥,舌質紅,脈滑數。治則:瀉熱通便。取穴:大腸俞,天樞,上巨虛穴,用瀉法瀉大腸之熱,三陰交,太溪穴,用補法以滋陰增液。持續行針5分鐘,可每隔2分鐘行針1次。

(3)肝火旺盛,大便秘結。臨床表現:暴怒傷肝大便乾燥,胸脅脹滿,頭痛頭眩,目赤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則:清肝通便。取穴:太沖,肝俞,大腸俞,俠溪穴等。均用瀉法,行針5分鐘。太沖配肝俞瀉刺可平肝降火。

(4)氣機鬱滯,大便秘結。臨床表現:情志不舒,善太息,噯氣,大便乾燥,每與情志變化有關,胸悶不舒,舌質正常,脈弦。治則:疏肝理氣通便。取穴:中脘,陽陵泉,氣海,支溝,內關穴等。均用瀉法,留針20分鐘,間斷行針。

(5)痰熱阻肺,腑氣不通,大便秘結。臨床表現:咳喘痰黃,胸悶腹痛,大便乾燥,舌質暗紅,舌苔黃膩,脈數。治則:清肺化痰通便。取穴:肺俞,列缺,豐隆,大腸俞,天樞穴等。均用瀉法,持續行針5分鐘。

(6)氣血不足,大便秘結。臨床表現:便秘,體倦神疲,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甲淡白,口唇淡,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則:補氣養血。取穴:脾俞,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大腸俞,關元穴等。均用補法,留針10分鐘。並可加灸。

(7)脾腎陽虛,大便秘結。臨床表現:大便秘結,腰背冷痛,四腳發涼,惡寒怕冷,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脈沈弱。治則:補腎助陽。取穴:腎俞,脾俞,命門,關元穴等。均用補法,並可加灸。

(8)也可以採用取治療便秘的主穴,辨證配穴法治療。主穴:大腸俞,天樞,支溝,上巨虛;熱結便秘加合谷,曲池穴;熱結傷陰便秘者加三陰交,太溪穴;肝火便秘者加太沖穴;氣滯便秘者加氣海,陽陵泉穴;痰熱便秘加豐隆,肺俞穴;氣血兩虛便秘加脾俞,氣海穴;脾腎陽虛便秘加腎俞,脾俞,命門穴等。實秘針用瀉法,虛秘針用補法,寒秘可用灸法。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