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偽膜性腸炎引起的腹瀉及其臨床表現有哪些?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偽膜性腸炎(pseudomembranous enteritis)是一種在應用抗生素治療腸道或腸外感染性疾病過程中,出現新的腸道感染,這種感染的是由於機體抵抗力低下,腸道菌群失調所致。常見於消化道腫瘤患者手術後,或繼發於其他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如敗血症、糖尿病、尿毒癥,心力衰竭等。同時使用了大量的林可黴素、氯林可黴素、氨基節青黴素、經氨節青黴素等廣譜抗生素,從而抑制了腸道內的正常菌群,使難辨的梭狀芽抱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得以迅速繁殖,並產生大量毒素而致病。
所以大多數的偽膜性腸炎為醫源性併發症(iatrogenic complication)。其臨床表現為:本病發病年齡多在50歲以上,女性稍多於男性。起病大多急驟,病情輕重不一,輕者僅有輕度腹瀉,重者呈暴發型,病情發展迅速。
(1)腹瀉是本病最常見的症狀,多數在應用抗生素後4~10天內,或在停藥後兩週內,或於手術後5~20天發生。腹瀉輕重程度不一,輕者大便每月3—5次,為糊狀便或稀水樣便。重者出現腹瀉次數明顯增多,每日可達10—30多次,為粘液水便,少數出現洗肉水樣大便、果醬樣便或膿血便等,少數病例可排出斑塊狀偽膜。輕者持續數日,重者數週。
(2)腹痛較為多見,多在上腹、左上限或全腹,為痙攣性脹痛或絞痛,伴有腹脹、噁心、嘔吐,嘔吐物為黃色粘液、膽汁樣、或血性液體。可出現急腹症樣症狀,易被誤診。
(3)中毒症狀多數出現發熱,體溫在38℃左右或高熱(70%),新生兒可出現體溫不升,精神萎靡、煩躁、嗜睡和面色灰白等。重者可發生中毒性休克(toxic shock)、代謝性酸中毒、急性腎功能不全或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