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如何診斷惡性腫廇引起的腹瀉?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1)大腸癌不論部位何處,早期皆無症狀。進展期腫瘤表現為:右側結腸癌常以腹瀉、便秘,或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伴腹脹、腹痛和腹部包塊為主;左側結腸癌以腹痛、腹瀉,粘液血便為主;乙狀結腸癌常以左側腹脹、腹痛和膿血便症狀為主;直腸癌(rectal carcinoma)常早期出現大便習慣改變,便次增多,下墜感,裏急後重和便血。血常規可發現貧血,糞浴血試驗陽性或強陽性。直腸指診對直腸癌具有診斷參考價值),直腸鏡(rectoscope)或乙狀結腸鏡(sigmoidoscope)、纖維或電子腸鏡(fibercoloscope or electron colonoscope)結合活檢組織病理檢查可確診。鋇劑灌腸造影(barium enema ination)對結腸腫瘤診斷率小於70%,特別早期腫瘤或瘤體較小時,多數易漏診。
(2)胰性霍亂(Verner—Morrison syndrome)主要表現為:大量的水瀉、低血鉀、低胃酸或無胃酸,此外還有脫水、皮膚潮紅、腹部絞痛等;血清血管活性腸肽濃度測定;腫瘤定位確定,如B超、CT、ERcP、超聲內鏡等可發現腫瘤部位、大小及其與周圍關係。
(3)胃泌素瘤(gastrinoma)主要表現為:太多數有消化性潰瘍、大量的水瀉、高胃酸和血清胃泌素增高。消化道內窺鏡、超聲內鏡、B超、CT、核磁共振等可確定腫瘤部位、大小及其有無轉移等。
(4)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primary G.I.malignant lymphoma)小腸或回盲部惡性淋巴瘤時,臨床常出現腹痛、腹部包塊和腹瀉症狀。嚴重時可出現吸收不良綜合征的表現。X線鋇餐可發現腫瘤部位、病變長度,B超可輔助診斷腸壁普遍增厚的變化情況,B超引導下包塊穿刺活檢,可以幫助確定診斷。
(5)類癌綜合徵(carcinoid syndrome)類癌可不出現任何症狀,只有局部刺激症狀。而類癌綜合徵常伴有全身症狀。除了皮膚潮紅、支氣管哮喘、心臟病外,主要出現腹瀉,糞便為水樣瀉,嚴重時大便每日20—30次,導致營養不良和水、電解質平衡失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