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嬰兒腹瀉與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瀉如何鑒別?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嬰幼兒腹瀉應該與“生理性腹瀉”、細菌性痢疾和出血壞死性小腸炎相鑒別。它們在症狀上雖然都有腹瀉症狀,但卻相差甚遠。常見的“生理性腹瀉”易與嬰幼兒腹瀉的輕型腹瀉混淆,而細菌性痢疾和出血壞死性小腸炎難與其重型腹瀉鑒別。如何區分和鑒別這些疾病呢?其實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只要抓住各種疾病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臨床特點是不難鑒別的。
便培養(fecal bacterial cultre)適用於病程較長、治療困難的慢性腹瀉,臨床需要作病原體鑒定以便鑒別診斷。患兒糞便培養,可分離出致病菌,還可分析其腸道菌群種類及其比例等。C.氣相色譜方法(gas chromatography)通過測定糞便細菌代謝產物如脂肪酸(乳酸、琥珀酸等)的含量分析,可以鑒定細菌的種屬。D.電鏡檢查(electron microscopy)糞便上清液染色電鏡檢查可以發現輪狀病毒等。E.抗體檢查法應用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結合試驗等方法可以檢測糞便中的病毒抗原或血清中的抗病毒抗體。
(1) “生理性腹瀉”多見於6個月以下的小兒,身體虛胖,常有濕疹。出生後不久即出現腹瀉,除大便次數稍多以外,無其他症狀。小兒一般食欲較好,到添加輔食後大便逐漸轉為正常。其無明顯的病理生理改變,也不影響生長、發育和機體營養狀況,無須特殊處理。因而稱其為:“生理性腹瀉”。
(2)細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常有痢疾接觸史或不潔飲食史,急性期大便直接塗片染色或多次大便培養可以檢出痢疾桿菌。
(3)出血壞死性小腸炎起病急驟,臨床表現重,病情發展快。常見的全身中毒症狀重,如腹脹、腹痛,頻繁嘔吐,並伴有高熱。腹瀉次數頻繁,大便開始為稀水樣,隨後可出現粘液便或蛋花湯樣大便,大便浴血試驗陽性或強陽性。逐漸出現血便或“赤豆湯樣”便,氣味腥臭。重者常伴有休克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