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感冒防治中醫篇
腎陰虛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藥?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腎陰虛感冒常用中成藥有:
(1)桑菊感冒片合養陰脈安片 桑菊感冒片是治療風熱表證的成藥(方義見“風熱表證”)。養陰脈安片是滋補肝腎的方劑。方中龜板、鼈甲、生地、女貞子滋養肝腎之陰;五味子斂陰止汗;何首烏、枸杞子養肝腎精血;山藥滋補脾腎之陰,培補先後天之液。特別是方中龜板、鼈甲有滋陰退熱之功,對陰虛發熱更為有利;全方對肝腎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盜汗咽幹,頭暈耳鳴等症有卓效。與桑菊感冒片合用,共建滋陰解表之功。
(2)青蒿鼈甲片 為青蒿鼈甲湯的成藥製劑。感冒病人服用時,可用白薇、薄荷煎湯送服。
(3)青蒿白薇煎湯送服滋補肝腎丸 滋補肝腎丸以大隊滋陰養血藥物組成。方中用生地、女貞子、旱蓮草、五味子滋補腎陰為君;以當歸、何首烏養血柔肝為臣;佐以北沙參、麥冬養肺陰,補髒益腎,浮小麥斂汗液,以助明液恢復;使以陳皮理氣和胃,不使滋陰藥有膩胃之弊,並以川斷強腰壯腎。凡肝腎陰虛而見頭暈、腰痛、盜汗、五心煩熱、舌紅苔少者,用之最宜。配以青蒿、白薇透表散熱,根據邪之輕重適當選量,於腎陰虛感冒有滋腎疏表的功效。
(4)桑葉菊花煎湯送服大補陰丸 大補陰丸是滋陰降火的常用方劑。方中地黃、龜板滋補腎陰以培本,共為君藥;臣以知母、黃柏滋陰降火以清源;佐以豬脊髓滋補腎髓,兼制知柏之苦燥。凡腎明虛火旺引起的骨蒸潮熱,盜汗,口咽乾燥,舌紅少苔,脈數無力等,均可使用。朱丹溪創立此方是據“陰常不足,陽常有餘”的理論而擬。後人稱本方為“大補真陰之丸劑”。配以桑葉、菊花清解表熱,共奏滋養腎陰,清熱散風的雙解功效。
(5)風熱感冒沖劑合二至丸 二至丸是滋養肝腎之陰的名方。方用女貞子甘苦涼,補肝腎、益精血,烏須明目;早蓮草甘酸寒,滋養肝腎,並有涼血之功。二藥配合,補而不滯,滋而兼清,為滋補肝腎陰精之良品。用風熱感冒沖劑沖服,更適合腎陰虛感受風熱的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