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如何診斷熱帶口炎性腹瀉?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熱帶口炎性(tropical sprue)腹瀉其實是一種與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蟲感染有關的腹瀉,與進食麥膠飲食無關。

臨床診斷主要依據:
(1)流行區接觸史(contact history)高發於印度、東南亞各國、非洲和南美洲國家,或者有在這些國家定居或旅遊史,特別是在此病流行區曾經生活過的患者,並有其臨床表現者應懷疑此病。

(2)臨床表現主要為水瀉;大便起初為水樣,無膿血,以後轉變為慢性腹瀉。伴隨症狀有食欲不振(anorexia)、腹脹(bloating)、腹鳴(abdominal)和排氣過多。並出現飲用牛奶不耐受現象,即飲用牛奶後,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或腹瀉加重。也可出現維生素缺乏症如口炎(stomatitis)、舌炎(glossitis)、巨幼細胞性貧血(megalobl asticanemia)和低蛋白血症等。

(3)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及骨髓穿刺(bone marrow puncture)可發現有巨幼細胞性貧血;肝功化驗血漿白蛋白低於正常低限;血清葉酸和維生素島B12測定低於正常均值;糞蘇丹III染色初步確定患者有脂肪瀉;進一步測定糞脂肪定量和脂肪吸收率可發現患者24小時糞脂肪量>6克,其脂肪吸收率<90%;D木糖試驗吸收減少;氫呼氣試驗也出現陽性結果;小腸粘膜活檢表明,小腸絨毛變短,融合成葉片狀或脊狀,隱窩延長而絨毛變短、變粗,上皮細胞扁平,微絨毛喪失基底膜增厚呈膠原樣染色。電鏡下基底膜下出現密集的、成分不明的物質,Oil—red—O脂質染色,可見脂質微滴附著於上皮細胞內表面之下。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