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滲透性腹瀉及其機理是什麽?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滲透性腹瀉(osmotic diarrhea)由於腸腔內含有大量不被吸收的物質,使其有效滲透壓過高;阻礙了腸壁對水和電解質的吸收,從而引起腸道排出增加,導致腹瀉。正常人攝入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在腸道內必須經過消化過程。在此過程中,來源於膽囊的膽汁,胰腺的胰澱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腸道的各種分解酶分別參加這一過程,如二糖酶、二肽酶、脂酶磷酸酶和脫氫酶等,如果沒有這些酶類充分的消化食物,食物就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滲透性腹瀉的機理有:
(1)先天性(congenital)或繼發性乳糖酶缺乏症(secondary lactasede ficiency)患者常在進食牛奶或羊奶後,出現腹瀉症狀,如果發生在小兒,一般多為先天性,或乳糖酶缺乏,或因乳糖酶產生不足。發生在某些成年人,則以繼發性較為多見,即是由於腸道慢性感染後引起的該酶缺乏或不足,停服乳品後,症狀可自行消失。
(2)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腹瀉型(diarrhea type)患者由於胰腺長期炎症受損,其外分泌功能不足,胰脂肪酶分泌明顯減少,出現脂肪瀉(steatorrhea),大便呈桔色油狀物,這種油性物質多數成分是未被消化的甘油三酯,在體溫狀態下呈液態,通過腸道時吸收了糞便和食物中的色素故呈桔色。
(3)肝病或膽道梗阻性疾病正常生理狀態下,膽汁能降低脂肪滴的表面張力,加上腸道的蠕動,可將脂肪乳化成直徑很小(0.5一1.0微米)的微滴,從而促進其進一步消化。如果膽汁分泌減少或缺乏,就不能完成這一過程。此類疾病患者常有膽汁的分泌受阻或減少,影響了脂類物質的乳化、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