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如何從胃腸道補正 狀判斷腹瀉類型或部位?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腹瀉及伴隨症狀是醫生判斷疾病可能發生部位的重要線索,如果醫生能詳細的瞭解胃腸道症狀的特點,就有可能比較容易的找到診斷疾病的重要線索。
(1)據伴隨症狀(concomitant symptom)判斷若病變位於直腸或乙狀結腸時,症狀出現一般比較早,多為腹瀉,便意頻繁,有裏急後重感,每次大便量少,甚至只有一些氣體或粘液,而無糞質。若糞便色深、稀爛、粘液樣、可含有或者不合內服可見的血液、臭氣不重。如果伴有腹痛,多位於下腹或左下腹,呈持續性發作,便後可以緩解。如果病變位於小腸時,可以出現腹瀉症狀,不伴有裏急後重感,糞便常呈現色淡量多,即為水樣便、多泡沫或油膩感明顯、有惡臭、無肉眼可見的血和膿,但常有未被消化的食物顆粒或碎片;如果伴有腹痛,則多位於臍周或局限於右下腹,常為絞痛,呈間歇性發作,腸鳴音亢進。
(2)據腹瀉次數判斷如果患者發生急性腹瀉,大便24小時腹瀉達10次--數十次,多為感染引起的分泌性腹瀉,如霍亂、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若為慢性腹瀉,可能是由於胃腸道腫瘤如胰性霍亂、類癌綜合征等引起。
(3)據糞便性狀(fecal property)判斷糞便為粘液、膿性血便,多為腸道炎症、滲出、潰瘍和出血性病變,如細菌性痢疾、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直腸癌、乙狀結腸癌等滲出性腹瀉或腫瘤。如果糞便總量多,稀爛不成形,含有大量未被消化食物,即“吃什麽拉什麽”,禁食後腹瀉症狀緩解,多為消化吸收不良引起的滲透性腹瀉,常見於吸收不良綜合征等。糞便稀爛或水樣便,很少有白細胞,同時伴有腹鳴(腸鳴音亢進),陣發性腹部隱痛,主要分佈於臍周,主要見於運動過速性腹瀉。如甲狀腺機能亢進、類癌綜合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疾病。
(4)腹瀉和便秘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即在某一段時間內出現腹瀉,而在另一段時間內發生大便乾燥,數日不便或解便困難。常見於腸易激綜合征、結腸癌、腸結核潰瘍型、結腸憩室炎(diveniculitis of colon)、不完全性腸梗阻(incom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者,也可見於某些便秘患者經常服用導瀉藥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