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性學園地 > 性愛養生秘訣

房中養生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對性學的探索和開拓較早,其後歷代並多有繼承和發揚。有關「性」的研究事有其淵源,即使是漢、唐等朝代也從未間斷,其目的除了探索人類自身性問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之外,於性愛之中更規出養生要訣,凡涉及性事有節、交前愛撫、有關宜忌,以及性心理、性生理、優生、胎教等等,有一定啟發。有關精華對現代性醫學提供新課題和新線索,期能雅俗共賞,做為一般讀者接受我國具有特色的性知識教育和自我治療的專業報導。

〈一〉夫妻感情融洽離不開性生活和諧
  古代醫學家對夫妻間的房事十分重視,它是夫妻生活中的重要一環,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指出,“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壽損”。性生活和諧是夫妻幸福重要部分,能激發夫婦地上盡心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也能使夫婦的精神通泰舒暢,充分感受到人生的樂趣。為了使房事美滿和諧,夫妻在行房之先,要運用表情、姿態和言語或借助於觸摸、接吻和擁抱,來挑逗對方的情慾。性行為學也認為,在房事之先的挑逗階段,如果夫妻雙方越是遠離性,越是回歸自然,那麼雙方的性慾動機就越高,進入性交階段就越和諧。在進行房事時要盡量配合,在高度愉悅、舒適、滿足的心態中完成性行為。

〈二〉先秦時期,房中養生已初見端倪  
  先秦諸子中的到家、醫家,雖然未涉及房中養生的具體方法,但卻力圖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討“保精”與生命健康長壽的關係問題,反對世人對房事的沉溺,要求人們“修節以止慾”強調運用理智來節制過分的慾望和本能衝動,以獲得養生強身的效果。

〈三〉漢唐時期,房中養生日趨興盛  
  自漢至唐前葉,是房中養生較為興盛的時期。西漢承襲先秦,通過運氣、逆氣、還精、採戰一類方法來追求強身益壽乃至長生不老。迄至東漢時期,房中術已同導引行氣、服食藥餌,並稱養生三家。尤其是東漢形成的道教與房中養生關係密切,道教以長生不老思想為內在動力,而以養生置身為宗旨的房中術,自然就成為道教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魏普道教集大成者葛洪,從其“合眾術之共成長生”的觀點出發,較為全面的闡述了與房中養生有關的問題。繼葛洪之後全面研究房中養生的有齊梁的陶弘景和唐代的孫思邈。  

  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房中補益論》中,根據有關房中養生的理論,並結合自己的醫學經驗,從養生治身的角度,提出了傳統的房中養生要重視“精”的煉養,強調“節慾保精”、“陰陽有術”,同時要注意房事與心理、情緒、疾病、優生、胎教及氣功的密切關係。

〈四〉現代社會,傳統的房中養生方興未艾  
  現代性醫學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英國醫生H.Ellis、美國醫學家R.L.Dickingon、A.kinsev以及W. Masters、V. Johnson 等人建立的,其研究方法及理論已成為現代醫學的一部份。A.kinsevA.kinsev以及W.Masters、V.Johnson等人建立的,其研究方法及理論已成為現代醫學的一部份。然而,就其研究的領域、方向甚至部分結論來說,則早在兩千年前中國房事養生中已經涉及。  

  在中醫學史上,由於受古代封建禮教的約束,特別是受儒家思想的長期統治,人類自身的性知識和學說並沒有受到重視,醫家對性醫學有關的理論研究甚少,致使性醫學在傳統醫學中仍是一個薄弱環節,但中國古代房中養生所體現的那種追求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長壽的積極精神,以及對性問題的理性態度和辯證觀點,卻是最令人嘆服!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