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感冒防治中醫篇
氣陰兩虛感冒的治法與主治方劑有哪些?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氣陰兩虛感冒治宜益氣養陰解表。
其主治方劑選用如下:
(1)竹葉石膏湯 本證的病機為病後餘熱未盡,氣陰兩傷。若是氣陰兩傷之體,感受風熱或暑熱之邪,則本方是兩全之方。方中竹葉、石膏清熱透表為君;人參、麥冬益氣生津為臣;佐以半夏和胃降逆,半夏雖溫,但配以清熱生津藥中,能轉輸氣血,活動脾氣,生津而不膩;使以甘草、粳米,既可助參補氣,又可養胃和中。全方散風清熱,益氣養陰,適宜於外感風熱未解,氣陰兩傷未複的病證。
(2)人參白虎加元參湯 即人參白虎湯加元參、麥冬而成。方中人參益氣生津,元參、麥冬養明清熱;石膏、知母清熱解毒;甘草、粳米養胃和中;本方對於氣陰兩傷,熱邪偏勝,且裡熱重於表熱,臨證以發熱微惡風寒,氣短,煩渴,舌紅苔少,脈浮大數而無力者,有益氣養陰,清熱解毒的功效。
(3)補陰益氣煎 此方為補中益氣湯之變方。方中人參、熟地、當歸、山藥補陰益氣養血;升麻、柴胡疏風解表;陳皮理氣和中,活躍氣血生化之源;甘草、生薑調和營衛。本方治療勞倦傷氣,氣不生律,氣陰不足而致正虛邪侵者。臨證以寒熱久日不解為主症。
(4)薯蕷丸 本方為《金匱要略》治療“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的名方。“虛勞諸不足”系指氣血陰陽俱虛,“風氣百疾”乃指內外風所致的多種疾病。適於氣陰兩虛,感受風寒,症見惡寒發熱,頭痛身楚,氣短乏力,神疲納差,脈浮細數者。方中用薯蕷(山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幹薑補益脾胃之氣;曲與豆卷消食運脾,使補而不滯;當歸、地黃、芍藥、川芎、麥冬、阿膠滋養陰血;桂枝、柴胡、防風、白蘞升陽達表,驅除風邪;杏仁、桔梗調達肺氣,以利肅降;大棗養胃生津;酒服以助藥力。雖有風氣百疾,未尚專治之,功在養正氣而風氣自去。全方氣血兩補,調理脾胃,開鬱散邪。以山藥專理脾胃為主,故名薯蕷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