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怎樣鑒別病毒和細菌引起的腹瀉?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鑒別病毒引起的腹瀉與細菌感染對於指導臨床用藥治療十分重要。因為我們知道,病毒感染是沒有特異性藥物治療,也無須使用抗生素治療。而細菌感染一般要使用敏感性好,特異性強的抗生素治療。臨床上是如何對二者進行鑒別診斷的呢?

(1)病毒性腸炎(viral enteritis)病原體常見為諾沃克(Norwalk)病毒和輪狀病毒。秋冬季好發,有不潔飲食史或近期上呼吸道感染,愚幼兒多發。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瀉和嘔吐,大便為黃色稀水樣,還可伴有低熱、頭痛、肌肉痛、全身痛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電鏡檢查嘔吐物或糞便上清液,可發現病毒顆粒。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檢測病毒反應陽性。細菌培養陰性。

(2)細菌性腸炎(bacterial enteritis)常見致病菌為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嗜鹽菌(haloPhil)、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腸桿菌。夏秋季好發有不潔飲食史,各段年齡均可發病。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痛、腹瀉,腹痛主要為臍周陣發性絞痛,腹瀉每日數次至10餘次,糞便為黃色糊狀便或黃色稀水樣便,量多惡臭,內含不消化食物或少許粘液,少有膿血。但嗜鹽菌感染糞便可呈特殊的血水樣便或洗肉水樣便。體徵為臍周壓痛,腸鳴音亢進。血像基本正常,糞常規鏡檢可有少許紅細胞和白細胞,可疑食物或糞便培養可發現致病菌。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