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如何診斷、治療和預防蟾蜍中毒引起的腹瀉?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蟾蜍(癩蛤蟆)其耳後腺和皮膚腺內含有蟾毒,主要為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蜍毒素和蟾蜍配基,作用類似洋地黃,可引起心律失常。也可刺激腸道分泌增加,運動異常。常見的蟾蜍毒素中毒,主要是由於食入蟾蜍毒素污染的蟾肉、或服用過多的蟾蜍藥物製劑,如中成藥六神丸、金蟾丸和沙藥水等引起中毒症狀。如何診斷、治療和預防蟾蜍毒素中毒及其腹瀉?

(1)診斷主要依據:
1、食入蟾蜍肉、或服用過多的含蟾蜍藥物,如中成藥六神丸、金蟾丸和沙藥水等病史;
2、進食後,出現劇烈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或伴有心律增快和血壓升高、幻覺、全身肌肉強直性收縮、肌肉震顫等症狀;
3、同時食用者皆發病,症狀類似。

(2)治療蟾蜍毒素中毒治療應儘快排出毒物和對症治療為原則。
1、加速胃腸道未吸收的毒素排出如進食時間短,應先催吐、後洗胃和導瀉。導瀉藥物可給予口服胃腸道不吸收的藥物,如硫酸鎂、甘露醇,還應飲入大量等滲或高滲含鉀糖鹽水,促進腸內毒素排出,減少其吸收,並注意腸道或靜脈補鉀。如果同時伴有類洋地黃中毒樣症狀,導瀉藥應用要十分慎重,如果把握不好,可引起低血鉀,會加重心律失常,導致病人死亡。
2、加速已吸收毒素排泄對於毒素已吸收和出現中毒症狀的患者,應給予靜脈快速補充水、電解質,在補足液體基礎上,若尿量足無須利尿,促進已吸收的毒素儘快排出。
3、地黃中毒者可口服或靜脈注射稀釋的氯化鉀;出現房室傳導阻滯者可給予阿托品0.5—1毫克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重者可加用異丙腎上腺素l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每分鐘0.5—2.5毫升(7—37滴/分鐘),預防和糾正電解質紊亂,及時治療心律失常和迴圈衰竭。根據病情也可選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以減輕中毒症狀。

(3)預防如何預防蟾蜍毒素中毒呢?主要是加強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只有大家瞭解了食入蟾蜍毒素污染的蟾肉或服用過多的蟾蜍藥物製劑,如中成藥六神丸、金瞻丸和沙藥水等可引起中毒,才能達到預防蟾蜍毒素中毒的發生。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