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感冒防治中醫篇
脾腎陽虛感冒有哪些其他療法?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脾腎陽虛感冒常用其他療法有:
(1)針灸療法
取穴:風池、大椎、合穀、迎香、足三裡、脾俞、腎俞。
手法:風池、大椎、合穀、迎香,用瀉法。足三裡、脾俞、腎俞、用補法,加灸。
(2)按摩療法
取穴:雙風池、雙迎香、雙足三裡、雙腎俞。
手法:
a、用雙大拇指按揉風池穴1—5分鐘,1日3次。有祛風散寒作用。
b、用雙手中指腹部輕按迎香穴,沿鼻旁向上,經前額、太陽穴處而下,回到迎香穴為一次,如此36次,每日2—3次。與風池穴配合,可治感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
c、用雙手拇指輕揉按摩足三裡穴5一lo分鐘,1日3次。可起到健脾強身效果。
d、以雙手搓熱放在兩腰部,輕揉按摩;或用兩手叉腰,大拇指按在腎俞穴上,輕揉按摩2—5分鐘。有溫補腎陽、壯腰強身作用。
(3)自療導引朮
將兩手搓至極熱時,在臉部摩擦(包括額、眉骨、眼角、兩耳、以及鼻孔兩側等部位),及頸項兩側部位,一直摩擦至全部發熱後乃止。旋即利用自己之左手大拇指與食指捏緊兩鼻孔,停止不動(即既不呼氣,亦不吸氣,靜止不動而已)。只將兩眼球用力向左右擺動,一直至視力紊亂,淚水欲滴出之情況下而後止。旋即放鬆鼻孔,同時開口儘量吐氣,並自然調息之。如此連續施行至三五次後,感冒症狀即可消退。
此朮如能在寒冬季節施行,有預防感冒的功效。
(4)貼敷療法
a、脾腎雙補膏 蒼朮、熟地各500克,五味子、茯苓各250克,幹薑32克,川椒15克。
麻油熬,黃丹收。
貼於腎俞與脾俞穴處。
本方補益脾腎陽氣,有強腰健身、預防感冒作用。
b、補益元氣膏 牛肚1個,黃耆300克,黨參、生白朮、當歸各200克,茯苓、五味子、益智仁、補骨脂、胡桃肉、陳皮、肉桂、甘草各20克,砂仁,木香各22克,幹薑15克,大棗10枚。
先煮牛肚,去渣,後入餘藥,麻油熬,黃丹收。
貼於膻中或臍下氣海。
本方藥物較多,但以溫補脾腎,益氣養血為主。
膻中為八會穴中氣會之處,臍下氣海為元氣貯存處。
貼敷二穴,溫補元氣力量更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