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如何診斷潰瘍性結腸炎引起的腹瀉?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潰瘍性結腸炎診斷主要依據病史、症狀、體征、內窺鏡及實驗室方法。同時需與克隆病、慢性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疾病鑒別。臨床診斷主要依據:
(1)臨床表現:慢性腹瀉、粘液膿血便、腹痛和裏急後重感;
(2)實驗室檢查:糞便多次培養無病原體,其他糞便檢查可排除原蟲感染;
(3)結腸內窺鏡檢查:此項檢查是本病最有確診意義的檢查方法,通過觀察腸粘膜病變特點,結合活檢組織學診斷多數可以確診。鏡下可見:直腸以上粘膜呈彌漫性充血、水腫,粘膜粗糙呈細顆粒狀,質脆、易出血,腸壁可有粘液、血液或膿性分泌物附著。並有多發性糜爛,表淺的小潰瘍。緩解期粘膜增厚,腸壁狹窄,可見假性息肉(pseudopolypus)。重型易發生穿孔,檢查前須慎重考慮;
(4)鋇劑灌腸X線檢查也有一定診斷意義。
如急性期可發現因充血、水腫出現皺襞粗大、紊亂。有潰瘍時常出現腸壁邊緣呈毛刺狀或鋸齒狀。後期因腸壁纖維組織增生,結腸袋消失,腸壁變硬,腸腔縮短、狹窄,呈鉛管狀。如有息肉(polypus)形成時,可見圓形或卵圓形充盈缺損(filling defect)。但是,輕型者鋇劑灌腸X線檢查多正常,重型或暴發型病例一般不宜作此檢查,以免病情加重,誘發中毒性巨結腸(toxic enterecta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