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便秘防治

中醫如何辨證論治中風病人便秘?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中風病人,無論是急性期,恢復期,後遺症期均易發生便秘,可予以中藥辨證治療。

(1)燥熱內結,腑氣不通(多見於急性期)

  臨床表現大便秘結不通,噁心,嘔吐,腹脹,神昏,口眼斜,語言不利或不語,肢體偏癱,發熱,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而數。治則為通腑瀉熱。方藥用小承氣湯或調胃承氣湯或增液胃氣湯加減:大黃12克(後下),芒硝10克(溶化服),枳實12克,甘草6克。或加玄參、麥冬各15克。水煎取汁200毫升,分2次服,每隔2小時服1次。若神志不清者鼻飼法。或再加牛黃安宮丸1丸,水溶化後鼻飼。大便得下則停服。服藥後大便瀉下,腑氣得通,邪熱燥結可去。中焦氣機通暢,氣血運行條達,則中風諸證可緩解。特別是對促進神志清醒,也有一定療效。

(2)氣虛血瘀,脈絡痹阻(多見於後遺症期)

  臨床表現大便乾燥,肢體偏癱,或肢體麻木,痿軟無力,口眼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或遺尿不禁。舌質淡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脈細澀或弱。治則為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潤腸通便。方藥用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耆30克,郁李仁10丸,每天2次口服。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